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河北坝上地区饱受大风灾害的影响,致使农作物受害,农田土壤风蚀频发。营建农田防护林是降低风速,减少农田风灾的有效措施。但是该区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防护林的成长,同时在20世纪营建“三北”防护林过程中,以及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中,营建的农田防护林结构以及走向存在严重问题,由于管理和经营不善,大量防护林遭到破坏。因此本论文采用野外试验观测的方法研究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针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农田防护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效防护效能以及与耕地之间的合理空间配置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该区农田防护林树种配置、林网结构配置以及区域空间布局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康保县土地利用不合理。耕地面积过大,林地、草地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依旧偏小。应继续适时适地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生态用地,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发生,力争实现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增加,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⑵乔木农田防护林、灌木农田防护林以及乔灌混交林都具有防风效能。旷野风在经过农田防护林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由于疏透度的不同,防风效能不尽相同;⑶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不同距离处的防风效能又所不同。疏透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1H处,为32.08%:紧密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2H处,为38%;通风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2H处,为27.3%,风速在林后2H到林后6H处出现低谷区,防风效能在此区间达到最大,其效能均在21%~27.3%之间。而后防风效能逐渐减小;⑷在垂直方向上,三种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30cm、50cm、100cm和200cm四个高度上大体上均遵循随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林带四个高度处均出现了风速波动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气流在经过林带时受到林带的干扰加之越过林带上部的风和穿过林干的风汇合产生扰动造成的;⑸各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在林后1H到林后30H的水平距离上,疏透型农田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0%;紧密型农田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18%;通风型农阳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15%。在林后1H到林后20H的水平距离上,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8.60%;枸杞灌木农用防护林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2.32%。因此,以林后1~30H范围内的平均防风效能评价乔木农田防护林:疏透型农田防护林>紧密型农田防护林>通风型农田防护林;以林后1~20H范围内的平均防风效能评价灌木农田防护林: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枸杞灌木防护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