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以及空间布局研究——以康保县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河北坝上地区饱受大风灾害的影响,致使农作物受害,农田土壤风蚀频发。营建农田防护林是降低风速,减少农田风灾的有效措施。但是该区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防护林的成长,同时在20世纪营建“三北”防护林过程中,以及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中,营建的农田防护林结构以及走向存在严重问题,由于管理和经营不善,大量防护林遭到破坏。因此本论文采用野外试验观测的方法研究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针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农田防护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效防护效能以及与耕地之间的合理空间配置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该区农田防护林树种配置、林网结构配置以及区域空间布局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康保县土地利用不合理。耕地面积过大,林地、草地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依旧偏小。应继续适时适地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生态用地,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发生,力争实现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增加,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⑵乔木农田防护林、灌木农田防护林以及乔灌混交林都具有防风效能。旷野风在经过农田防护林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由于疏透度的不同,防风效能不尽相同;⑶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不同距离处的防风效能又所不同。疏透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1H处,为32.08%:紧密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2H处,为38%;通风型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风效能出现在林后2H处,为27.3%,风速在林后2H到林后6H处出现低谷区,防风效能在此区间达到最大,其效能均在21%~27.3%之间。而后防风效能逐渐减小;⑷在垂直方向上,三种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30cm、50cm、100cm和200cm四个高度上大体上均遵循随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林带四个高度处均出现了风速波动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气流在经过林带时受到林带的干扰加之越过林带上部的风和穿过林干的风汇合产生扰动造成的;⑸各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在林后1H到林后30H的水平距离上,疏透型农田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0%;紧密型农田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18%;通风型农阳防护林总的平均防风效能为15%。在林后1H到林后20H的水平距离上,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8.60%;枸杞灌木农用防护林的平均防风效能为22.32%。因此,以林后1~30H范围内的平均防风效能评价乔木农田防护林:疏透型农田防护林>紧密型农田防护林>通风型农田防护林;以林后1~20H范围内的平均防风效能评价灌木农田防护林: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枸杞灌木防护林带。
其他文献
土壤侵蚀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土壤侵蚀的研究,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经成为21
椒江河口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口。径流和潮流是塑造山溪性强潮河口、控制其演变的两大主要自然动力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口地区的演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蝗灾与水灾、旱灾频发,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历史时期我国的蝗灾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尤以华北平原及毗邻地区为最,成为我国蝗灾暴发的主要源地
边境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和贸易理论认为,由于边界的存在,消费者或生产者远离市场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将使消费商品的价格提升,进而限制市场范围和消费者数
海岛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本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岛为例,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诉求,以旅游系统理论、旅游竞争理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