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国与国之间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反过来又深化了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积极实施跨国投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在此期间,在一系列协议逐步实施的推动下,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进出口贸易方面,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928.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其中,出口1381.6亿美元,增长30.02%,进口1547.01亿美元,增长44.92%,东盟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也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直接投资领域,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增长快速,2010年,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44亿美元,同比增长62.96%。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和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以来,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 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主要运用图表统计的方法,从规模和行业(商品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情况和双边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投资规模方面,本文从总量和投资国别两个方向入手,其中,针对总量的分析又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横向分析表明,相比东盟对我国直接投资的金额与占其FDI的比重,以及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对东盟的投资,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总量规模较小。不过,从增长率角度来看,我国投资东盟地区的年增长率自2006年起就一直高于我国整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也高于东盟对我国投资的增长率,显示出我国企业投资东盟地区的潜力较大。在投资国别方面,新加坡在近五年中始终是吸引我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投资行业方面,通过对2007-2010年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在东盟的投资比较集中,制造业、采矿业等五个行业是我国企业主要投资的行业,即偏重于资源型和生产加工型行业。这体现了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与东盟国家优势相结合的投资特点。在双边进出口贸易规模上,本文主要从纵向角度对中国与东盟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认为在自由贸易区启动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降税措施的逐步实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东盟成员国在贸易合作和投资合作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进出口商品构成中,总结了七个国家与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现机电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商品,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既体现了产业内贸易,也包括了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 随后,本文在前一章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对2003-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整体和行业两个角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确实对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产生了影响。针对整体的模型表明,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虽然对不同国家的进口和出口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强度,但总体上促进了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和自其的进口。根据分析需要,本文随后选择了三个比较重要的行业(机电、纺织和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东盟十国的投资确实影响了这三类商品的进出口,且影响方向与经验分析一致。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