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职业性氟暴露人群血清中SOST/DKK1与BMP-2/BMP-7表达水平,并构建氟性骨损伤通径模型,初步探讨SOST/DKK1与BMP-2/BMP-7在氟性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某大型铝厂电解车间氟作业工人15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无氟暴露的工作人员51例。采用问卷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及现患疾病情况,留取其晨尿和空腹血,并进行前臂X线检测。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SOST/DKK1与BMP-2/BMP-7含量。将氟性骨损伤作为因变量,血氟、BMP-2/BMP-7及SOST/DKK1作为自变量,结合相关文献知识,描绘通径图,通过SPSS软件计算各变量之间的通径系数。采用ROC曲线来评价BMP-2/BMP-7及SOST/DKK1预测氟性骨损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三个电解车间作业工人尿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电解车间作业工人血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氟斑牙组作业工人的尿氟和血氟水平为(3.47±2.53)mg/l和(0.32±0.11)mg/l,高于无氟斑牙组(P<0.05)。氟性骨损伤组作业工人的尿氟和血氟水平为(3.13±2.17)mg/l和(0.35±0.09)mg/l,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P<0.01)。三个电解车间作业工人的SOST和DKK1浓度分别为均低于对照组(P<0.01)。三个电解车间作业工人的BMP-2和BMP-7浓度分别为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氟组和中氟组的SOST和DKK1浓度均低于低氟组(P<0.01)。高氟组和中氟组的BMP-2和BMP-7浓度分别为均高于低氟组(P<0.05)。中度氟性骨损伤组和轻度氟性骨损伤组SOST和DKK1浓度分别为(5.07±0.71)μg/l、(5.83±0.70)μg/l和(15.26±2.16)μg/l、(16.84±2.07)μg/l,均低于无氟性骨损伤组(P<0.05)。中度氟性骨损伤组和轻度氟性骨损伤组BMP-2和BMP-7浓度分别为(236.05±20.92)μg/l、(224.23±18.54)μg/l和(2192.56±138.94)μg/l、(2154.40±109.28)μg/l,均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P<0.05)。血氟、BMP-2、BMP-7与氟性骨损伤呈正相关(P<0.01),SOST、DKK1与氟性骨损伤的呈负相关(P<0.01)。血氟、BMP-2、SOST和DKK1直接对氟性骨损伤的效应分别为0.571、0.480、(-0.583)和(-0.373),血氟、BMP-2和BMP-7对氟性骨损伤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421、0.307、0.161。ROC曲线显示BMP-2、BMP-7、SOST及DKK1浓度预测氟性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775、0.779、0.790,均达到了中度以上水平(P<0.01)。 结论:机体内高氟负荷可以抑制血清中SOST/DKK1的表达,对BMP-2/BMP-7的表达则表现为促进作用。构建的氟性损伤通径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氟性损伤的发生过程,在高氟暴露下,高氟负荷可引起BMP-2/BMP-7的表达升高,而BMP-2/BMP-7的高表达又抑制了SOST和DKK1的表达。从而使SOST/DKK1的表达下调,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成骨活跃,最终导致了氟性骨损伤的发生发展。血清BMP-2、BMP-7、SOST及DKK1的检测在确定氟性骨损伤高危人群以及将其运用于常规职业体检筛查早期氟性骨损伤人群上均有较好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