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金融市场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越来越强,对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资产保值增值、多样化投资、提高家庭金融福利水平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人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参与金融市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进而提升家庭金融福利水平,这除了人们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影响家庭资产选择行为差异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即人们应学会如何根据自身人格特征参与金融市场和有效配置家庭金融资产。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界从未停止探讨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而本文试图从人格特征这一视角加以分析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问题,并试图探讨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内在影响机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解释金融市场“有限参与”之谜提供新证据,为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理财规划提供经验证据,为引导相关部门了解并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提高家庭金融福利水平等提供富有价值的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对人格特征、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关于人格特征相关文献的梳理,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人格特征的测度,其次梳理了对人格特征稳定性的讨论,最后对人格特征与经济行为的关系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文献的梳理,分别就早期消费-储蓄理论、收入假说理论以及生命周期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就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家庭异质性和环境异质性两个角度进行展开综述,其中也包括学者们对家庭股市“有限参与”之谜的解释。第三章是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重点对我国居民人格特征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居民人格特征和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基本情况。第四章是利用2010年和2012年CFPS数据构建出本文变量及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Probit模型全样本估计人格特征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采用Tobit模型全样本估计人格特征对股票资产占比、风险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进一步,尝试从人格特征角度解释高收入家庭金融市场“有限参与”之谜和已婚户主人格特征与家庭资产选择行为,并探讨了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机制。最后,考虑到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本文进行了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第五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对第三章的统计分析结果和第四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本文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对我国居民人格特征和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上看,我国居民顺同性、外向性和低神经质人格特征居多,而严谨性和开放性人格特征相对不足,同时,不同人格特征在不同分组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而金融市场参与积极性、家庭股票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占比却不高。同时发现,受访者教育程度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选择呈正相关关系,年龄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选择为非线性关系,已婚组、城镇家庭、东部地区家庭、女性户主家庭,其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可能性较大,家庭股票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较高。(2)在“大五”人格特征中仅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配置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增强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市场和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同时也会增加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3)从人格特征角度探讨高收入家庭金融市场“有限参与”之谜及已婚户主配偶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时发现,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缺乏会制约高收入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收入家庭金融市场“有限参与”之谜,已婚家庭中户主配偶会影响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进而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4)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居民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互动这一途径实现,特别是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提高会显著增强家庭社会互动强度进而促进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增加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