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我增殖能力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目前有研究发现MSC与肿瘤微环境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证实MSC参与了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目前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研究不多。此外,临床上已利用MSC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的特性,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造血重建以及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是目前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MSC的来源尚无定论。第一部分目的:研究MPN患者骨髓MS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MSC是否存在JAK2基因突变。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和初诊MPN患者的MSC。2.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鉴定MSC表面标记。3.检测MSC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4.对患者MSC进行核型分析。5.RT-PCR检测MSC造血以及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6.检测MPN患者MSC以及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存在JAK2V617F突变、JAK2基因12号外显子(JAK2exon12)突变。结果:1. MPN患者的MSC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分化能力、染色体核型、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2.检测到2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外周血/骨髓标本存在JAK2V617F突变,但未发现其MSC存在该突变。3.检测到2例PV和1例ET的外周血/骨髓标本存在JAK2exon12突变,但未发现其MSC存在该突变。结论:MPN患者MSC与健康供者MSC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在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JAK2基因突变阳性及阴性的MPN患者中,均未检测到MSC存在该突变。第二部分目的:研究allo-HSCT术后患者MSC嵌合状态。方法:1.体外分离21例allo-HSCT术后患者骨髓MSC。2.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3.诱导MSC成脂、成骨、成软骨方向分化。4。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MSC供者嵌合状态。结果:移植术后患者MSC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以及分化潜能。STR-PCR示allo-HSCT后患者骨髓/外周血供体细胞嵌合率为(96.85±1.5)%,但MSC供体细胞嵌合率为(5.24±2.5)%。一例双份脐血移植(DCBT)患者骨髓的优势脐血嵌合度为96.4%,外周血标本优势脐血嵌合度95.7%,患者骨髓MSC的优势脐血嵌合度为5.4%。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SC大部分来源于患者本身。双份脐血移植术后患者造血重建仅来自于其中一份脐血,MSC大部分来源患者本身,部分嵌合的供者MSC来源于植入的单份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