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夹板外固定术、石膏外固定术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术三种外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探讨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60例病例均取自2014年3月一2015年10月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急诊和骨科病房收治的采用外固定方式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三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20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组(20例)。通过门诊或随访,收集患者损伤后手法复位前,术后2天,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8周分别摄取的患肢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检查并记录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从三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影像学数据分析)、骨折临床愈合时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左、右侧)与骨折分型等方面对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8周的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0.53±1.43)mm,(19.21±2.32)°,(9.36±1.76)°];[(10.47±1.25)mm,(19.23±1.64)°,(9.32±1.54)°];[(12.30±1.38)mm,(22.65±1.56)°,(11.20±0.98)°],夹板组与石膏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夹板组、石膏组两组与外固定架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解剖学评分统计情况(优、良、可、差):[(5、11、3、1),(5、10、3、2),(12、6、2、0)],夹板组、石膏组与外固定架组优良率分别为:80.00%、75.00%、90.00%,夹板组与石膏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夹板组与石膏组两组患者在解剖学结构恢复上面效果差距不大,而外固定架组的解剖学结构恢复效果要优于夹板组与石膏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6.01±1.04)周,(6.12±1.12)周,(7.15±0.98)周],夹板组与石膏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夹板组、石膏组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要短于外固定架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夹板组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0.00%;石膏组组优5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0.00%;外固定架组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00%,在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进行对比:外固定架组>夹板组>石膏组。治疗期间,夹板组2例出现张力性水泡,及时松解扎带,应用消肿药物后,治愈;石膏组1例出现腕关节僵直情况,经中后期积极功能康复锻炼,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外固定架组出现1例针道感染,经加强局部刀口换药,抗生素干预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三种外固定方法对于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均有临床治疗效果,夹板外固定术和石膏外固定术的操作较简便,患者的骨折恢复时间较短,患者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恢复效果,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面,夹板外固定术要好于石膏外固定术,但在恢复腕关节生理解剖学结构和术后正常腕关节功能方面,两者却要远逊于外固定架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