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农村新媒介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情况为研究背景,探讨新媒介与农民生活品质的关联性,了解新媒介技术如何打破时空的枷锁,延伸农民的五官,延伸农民获取信息的触角。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四川省眉山市所辖一区五县中,三个地方(青神县、东坡区、仁寿县)的农村居民为调研对象,调查新媒介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情况和农民对新媒介(手机、电脑)功能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包括普及率、接触程度、接触频率,使用情况以及对新媒介依赖程度,从而分析新媒介技术与农民生活品质的关联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一、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农民的交流方式,拓宽了交流的范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二、新媒介技术加速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日益与城市相趋同,城乡居民谈论着相同的热点话题,穿着着相似的流行服饰;三、新媒介技术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资讯、新机遇,加速了农民的社会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新媒介技术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在农村的发展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网络技术、电脑终端的普及还只是星星之火,在农村处于信息的边缘化,这将阻碍农业农村的信息化进程。二是新媒介技术功能的应用不充分。农民对新媒介的使用大多局限于其基本功能,忽视了它所具有的个性化功能,使新媒介技术的功效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城乡“数字鸿沟”的加剧扩大,新媒介技术对农民生活品质的影响呈现表面的繁荣。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生态媒介的发展首先要坚持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同发展,实现不同媒介之间功能的互补。加快实现新媒介在农村的普及,特别是网络媒介,因此,国家要加强农村新媒介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则要积极作为,对新媒介技术的普及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资金上的支持;农民群众自身更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使用新媒介,学习新媒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共同为新媒介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农村、农业、农民的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