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肾组织PLA2R表达及血清抗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诊治随访且有行肾组织PLA2R和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的IMN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后期随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的差异以及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6例IMN患者,肾活检时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81例,阳性率为76.42%,阴性组25例,阴性率为23.58%。年龄(P=0.031)、肾脏C1q分布(P=0.048)、24小时尿蛋白(P=0.001)、血清白蛋白(P=0.001)在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病程、肾综发生率、吸烟、饮酒、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24小时尿蛋白呈正相关(r=0.274,P=0.007),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405,P=0.000)。2.肾穿刺活检后6个月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中67例(82.70%)使用免疫抑制剂,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组中13例(52.00%)使用免疫抑制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低的患者较滴度高的患者自发缓解率高,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例低(P<0.05),在随访至肾穿刺活检后6个月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患者转归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286,P=0.001)。4.在81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34例发生诱导缓解,诱导缓解率为41.98%。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低的患者较滴度高的患者诱导缓解率高(P<0.05),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示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在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时与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246,P=0.012)。5.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水平预测IMN患者6个月发生缓解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584-0.789,P=0.001)。6.以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1:32为分组标准,分为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高滴度组6个月总缓解率为27.27%,低滴度组6个月总缓解率为5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年龄、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血清免疫指标等基线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肾穿刺活检后6个月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74.71%、78.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肾穿刺活检后6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45.98%、26.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诱导缓解率分别为43.08%、3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1.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与肾组织PLA2R表达不完全一致。2.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后缓解率有关;滴度越高,病情越重,缓解率越低。3.肾组织PLA2R表达与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缓解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