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的存在由来已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制度已经构成了人的一种现实的生活发展空间,成为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一生下来就受到已有制度的制约,这种已有的制度既是一种现实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构成了人的发展的背景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规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的终极根源可以追溯到社会经济关系,但是人才是制度的直接主体。人生活在社会中,作为社会中的人究竟有什么样的需要,现实中的需要发展的程度如何,怎样实现人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生产力决定了需要的满足与发展水平,而起着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关系,即现实中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现实中的公正问题以及制度公正的程度。如何从制度上实现公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制度公正为主线,阐述制度公正的哲学涵义,论述制度公正与民生需要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制度公正实现的现状,最后提出实现制度公正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途径。第一部分,关于制度公正和民生需要的涵义、特征。这一部分从公正和需要入手,引出制度公正和民生需要的涵义。制度公正可以理解为制度设计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公正、公平原则,这种原则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称或平衡关系。民生需要的涵义可以这样理解:在生活需要的意义上,民生也就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人的生命存在本性的合理性追求,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依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公正和民生需要的基本特征。制度公正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性、相对性、客观性、合理性:民生需要的基本特征包括:合理性、层次性、发展性。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制度公正与民生需要的关系。制度公正与民生需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公正的发展会促进民生需要的发展,民生需要的实现又反过来会促进制度的不断公正化。一方面,制度公正是民生需要的基础和保障。表现在:制度公正可以抑恶扬善,奠定民生需要主体的人性基础;制度公正可以保障利益的分配,为民生需要的发展提供内驱力;制度公正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民生需要发展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民生需要对制度公正具有反作用。表现在:民生需要是实现制度公正的动力;民生需要是制度公正的价值目标。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当代现实社会中制度公正存在的问题,包括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和社会保障方面;探讨制度公正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上的制约、政治上的制约、文化上的制约以及人的道德水平的制约等。第四部分,探讨实现制度公正的方法论原则和基本途径。方法论原则包括: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原则。基本途径:首先,加强经济制度公正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继续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其次,加强政治制度公正建设,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点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制约与监督机制、防止公共权力腐败。再次,加强文化制度公正建设,包括推进教育、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宽松文化氛围;尊重知识和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最后,加强法律制度公正建设,包括第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第二,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第三,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第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