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辅助的工具,改变了传统只依靠黑板、粉笔、教师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教学手段注入新的生机,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到现在的“探究式”、“发现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对小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小学(即1~6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师,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研究发现: (1)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基本认同,并掌握基本技术,但45.7%的教师对如何具体实施并不明确,更不能找到恰当的整合点。 (2)80%的教师会在平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但是,对自己的设计意图并不明确,对教学效率关注多于对学生的发展性方面的关注。 (3)教师基本上能进行常用的电脑操作,能演示操作课件,但是,57.8%的教师对于熟练地制作PPT并将其恰当地运用于教学这项技术不能熟练地掌握。 (4)教师独立的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科研能力薄弱。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本文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1)在课程标准中应该有对关于信息技术资源使用从各个层面做系统、具体的指导。 (2)编写指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教程和教材,但是,必须具体到各个单元、甚至章节,并详细说明如何利用效果最理想,最好能有一些整合的优秀课堂教学的案例供参考,并能在教师参考书对应章节分别注明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具体网址,以方便教师及时迅速地查找和学习。 (3)开发与每册小学教科书匹配的光盘资源,包括优秀的课件资源、良好的教学电子素材、配套的练习题等。 (4)对学校硬件及时更新和改进;引进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软件,并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培训。 (5)学校或学区间可以模仿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促进教师间学习,以期待整体水平不断进步和提高。 (6)注重信息技术在评价体系中运用,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