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源热泵系统已在东欧和北美等国家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仍是经验性的,即使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地质、气候、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系统已在东欧和北美等国家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仍是经验性的,即使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地质、气候、系统类型、材料选择等的差异,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值计算给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理论分析的不足。现有的有关地源热泵数值模拟的研究中,不仅多数是进行稳态工况的分析,而且还通常将埋地U形管简化成线热源,没有考虑流固耦合的换热特性。因此,如果能针对土壤埋管进行非稳态分析,同时考虑流固耦合的传热问题,将有助于提高系统设计的精度。此外,针对整个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分析,也将为系统的节能降耗提供新的思路。论文首先介绍了地源热泵的研究背景和系统结构,然后介绍了与换热器相关的土壤特性及U型管换热模型。模拟了土壤源换热器二维稳态和非稳态温度分,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各部件能量损失。主要内容有:(1)模拟不同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地埋U形管的传热量(热流密度)和土壤温度场;(2)通过数值模拟考察埋管深度、U形管进出水温和流速、管径、土壤和回填土等因素对U形管周围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3)针对地源热泵系统,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寻求最佳运行模式。结论:(1)流体温度升高时,土壤深度方向上换热器与土壤的换热能力下降,径向外延换热能力上升;(2)流体速度对换热器的换热影响很小;(3)管材、回填土的导热率越大,换热效率越高;(4)火用损主要是由系统中的压缩机、换热器和循环泵的不可逆损失引起。降低流体阻力损失和减小传热温度差是降低不可逆火月损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污水处理的迅猛发展,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的产量也急剧增加,污泥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泥热解制油技术不但有助于解决污水污泥处理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它以3G概念赢得资本市场 10月1日,当大家都在忙着庆祝祖国60岁生日时,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讯)董事长陈国平迎来了另一场胜利一他的公司悄悄地在德国上市了。 对于成立7年的网讯来说,今年的国庆节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家从事无线上网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这一天在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交易所”成功上市,共融到了5600万欧元(约5.6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是继雷曼兄弟破产后,第一家
磷酸二氢钾(KH2PO4,KDP)晶体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优良的电光非线性光学材料,因其较大的电光非线性系数和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变频、电光调
流体绕流柱体产生的旋涡脱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蕴涵着十分复杂的物理机理。流体绕流弹性支撑柱体时,交替脱落的旋涡会使柱体承受周期性脉动压力,从而导致柱体产生振动,柱体振动又会影响柱体尾流旋涡形成与脱落模态,这种流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流致振动(Flow-induced motion,FIM)。在工程领域中,流致振动会使结构持续振动而出现疲劳破坏,严重影响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研究和揭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是以燃气轮机透平排气作为热源,将燃料通过蒸汽转化反应产生新的合成燃料,合成燃料再进入燃烧室燃烧。通过燃料转化过程回收排气中余热,提高循环效率并大幅减少NOx的排放量。循环实现的关键是燃气轮机运行工况下燃料转化反应进行深度和对不同燃料的适应性。燃料转化深度决定了对余热回收效率的高低,燃料适应性决定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燃气轮机可否采用化学回热方式进行余热回收。本文主要研究燃气轮机运行条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需要用静态混合器将聚丙烯酰胺溶液(PAM)和水混合后注入井下。为了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果,工业上要求聚丙烯酰胺溶液通过静态混合器后,其粘度降解率应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