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相关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查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肝胃相关理论的源流,并综合各家所论,深入探讨了肝与胃在生理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及其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认为,肝胃相关体现了“土得木而达”和“土为万物之母”的深刻内涵,肝胃之间构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气化结构;因肝胃关系失调导致的肝胃不和证,包含着多种复杂的病理内涵。深入发掘肝胃相关理论,掌握肝与胃生理上的协调制化、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对于临床上肝胃相关性疾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研究中,借鉴已有的造模方法,选择反映胃的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的一些指标:胃肌电,胃液量、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壁粘液量等,对“肝失疏泄”造模大鼠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造模动物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都有所改变,表现在:肝气逆组和肝气郁组胃体肌电的频率、幅值均低于正常组大鼠,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壁粘液屏障功能削弱,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胃液量虽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肝郁组与肝逆组的改变也不相同:肝气逆组和肝气郁组在胃体肌电的频率、幅值、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壁粘液量等指标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郁组大鼠胃功能减退更加显著。提示:中医学中肝胃相关理论有其现代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胃体肌电的频率、幅值、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壁粘液量等指标的改变可能是“肝失疏泄影响胃的受纳腐熟、主通降功能”的部分病理基础。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维护气机的平衡协调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胃的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当肝失疏泄时即可导致胃的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失常。而且由于肝失疏泄的类型不同,对胃的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的影响也有差异。
其他文献
在大功率IGBT逆变器中,提高功率因数能够实现节能和稳定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微机数字控制对功率器件的实时控制,开关及器件死区时间的把控得到更为快速和稳定调节,在反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以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嵌入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