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树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结核的致病机制。方法以2.5×106和2.5×103CFU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的两个剂量经股静脉感染树鼩,记录感染后每天的体温、体重、活跃度,检测5W、8W、11W三个时间点静脉血常规、血沉、各组织匀浆细菌培养、大体和组织病理变化及结核感染相关的蛋白质谱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动物:体温无明显改变,体重变化无明显规律,活跃度改变不明显,大体病理、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改变。高剂量组动物:体温均无明显改变,体重除1只于感染后5周病死,体重降低51.52g,及1只于感染后8w濒死体重下降40.74g外,其余体重无明显变化;濒死动物活跃度明显降低,其余动物在感染后llw内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高、低剂量组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比例多数增高;血沉<5mm/h;各组织匀浆细菌培养可见肺、肝、脾、肾、唾液腺、回肠、生殖器有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生长,病变组织:肺、脾、肝、肾上腺、肾、肌肉、皮下组织、真皮、小脑抗酸染色均可见抗酸菌。感染后5w高剂量组死亡的树鼩皮下、肋间隙、膈肌、后腹膜可见1-5mm大小不一的结节,肾脏肉眼可见灰白色病灶;感染后5W、8W共有4只动物,静脉注射部位有皮肤溃疡,感染后8W、11W各1只动物胸腔积液约1m1,1只动物于感染后11W头部皮下有脓肿;肺组织肉眼均可见结节状病灶。有大体病变的肺组织病理可见大面积坏死,呈结核性肉芽肿,结节中央坏死,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脾组织亦发生肉芽肿病变;真皮及皮下组织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精神状态差的树鼢小脑组织有坏死,周围炎细胞浸润;肝脏内炎细胞浸润;肾间质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肾上腺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被膜炎细胞浸润。肝脏内可见小灶性炎细胞浸润,肾组织内灶性炎细胞浸润。用iTRAQ的方法做蛋白质谱分析高、低剂量组的差异蛋白,发现肌动蛋白细胞骨架、Jak-STAT信号通路、吞噬、钙离子信号通路、抗原加工及呈递、CD45/MAPK信号通路、自噬通路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关,其中Jak-STAT信号通路忆在人和其他物种的结核中得到证实,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目前未见体内研究的报道,但本实验中发现可能与结核感染后疾病的进展有关。以差异蛋白STAT为参照,随机选取10个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进行验证,其中8个差异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与蛋白谱一致,2个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并没有发生差异表达。结论树鼩对结核易感。树鼩感染的疾病表现不同,与感染剂量和个体差异均有关。树鼩感染后的组织病理有其特性:高剂量组感染后脾脏和肺组织的肉芽肿,有中央坏死,周围炎细胞浸润;某些少见的病变如皮肤溃疡、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小脑坏死在树鼢中易于发现。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在结核感染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树鼩可能作为结核传播的中间宿主;并且树鼩可作为结核模型进行致病机制、病理和免疫学研究,尤其是上述三种少见的结核病变的研究。目的通过小鼠体内实验研究我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菌株的毒力并筛选耐药结核动物模型所用菌株。方法收集我国部分省份的98例结核病人的痰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法药敏实验进行结核的一线和二线药的药敏实验,筛出二线药敏感而一线药对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或敏感的菌株,筛出的菌株进行小鼠体内毒力实验,并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及菌株基因分型。结果98株菌中筛选出药物敏感谱清晰的40株。40株进行小鼠体内毒力实验,总共35株半数死亡时间等于或小于H37Rv的半数死亡时间,其中18株利福平合并异烟肼耐药、5株单独耐利福平,7株单独耐异烟肼、5株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均敏感。三种耐药表型菌株中分别筛选出毒力合适基因背景清晰的菌株作为耐药动物模型所用菌株,通过毒力研究,发现强中弱毒株中耐药表型的分布差异不大。与H37Rv标准株相比,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多数为较强,与临床敏感株相比毒力并未减弱,均以katG基因315位丝氨酸突变,rpoB531位丝氨酸、526位组氨酸突变最常见。35株菌中25株为北京型。结论通过小鼠毒力研究,分别筛选出基因背景清晰,LT50≤7天利福平合并异烟肼耐药菌株1株、LT50≤7天单耐利福平或异烟肼的菌株各1株作为小鼠耐药动物模型感染用菌株,并作为后期豚鼠等动物模型感染用的候选菌株。毒力较强的菌株以katG315位突变,rpoB531、526位突变常见,基因型以北京型居多。提示我国以上地区katG315位突变的异烟肼耐药株和rpoB531、526位突变的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毒力较强,可能会导致耐药结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