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啤酒酵母菌及柑橘皮作为原料,首先对其进行碱处理改性后,再用海藻酸钠将其固定化,制备出三种生物吸附剂:海藻酸钙固定啤酒酵母菌吸附剂(SCA)、海藻酸钙固定柑橘皮吸附剂(OPCA)、及海藻酸钙固定柑橘皮与啤酒酵母菌复合吸附剂(OPSCA),并研究它们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OPSCA、OPCA及SCA对铜离子的吸附受到溶液pH值的影响,吸附的最佳pH值为5.0。pH值通过影响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吸附剂表面官能团的电离程度及吸附剂表面电荷几个方面对铜离子吸附量造成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各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OPSCA>OPCA>SCA,说明同时含有多组分生物体的复合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高于单纯含有一种生物体的吸附剂。OPSCA、OPCA及SCA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后趋于饱和,OPSCA、OPCA及SC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279,37.091及29.962mg/g,而铜离子去除率却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三种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平衡数据均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但Langmuir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说明吸附过程中单层吸附及多层吸附同时存在,其中以单层吸附为主。三种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吸附时间约为120min时,吸附基本达到平衡,OPSCA、OPCA及SCA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309,7.733及7.103mg/g。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但不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而非物理吸附。内、外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由内扩散及外扩散共同控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OH、–NH、–CH、C=O、–CN等基团均有可能涉及到OPSCA、OPCA及SCA对铜离子的吸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铜离子可用0.1mol/L盐酸溶液从附着有铜离子的的OPSCA、OPCA及SCA中解吸出来,三种吸附剂均能再生并重复使用至少三次而不造成吸附量及解吸率的较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