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控形态的多孔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正朝着小型化、高密度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多芯片模块(MCM)和微电机系统(MEMS)等新技术。元件密度和功能的不断提升,对低介电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纳米特征尺寸,因此相对应的互连线间信号延迟、串扰以及能耗等问题日益凸显,向材料中引入纳米孔洞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介电性。本课题对中空PS纳米粒子与PE基质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首先研究了不同形态无机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为中空纳米粒子的制备和介电机理的研究做准备。通过引入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来协助St?der方法制备球形SiO2,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所得SiO2纳米粒子的尺寸,并能使其原位功能化,用于进一步地接枝聚合;另外,通过水热法制备椭球形α-Fe2O3和层状MnO2。通过高倍扫描电镜(SEM)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不同形态的无机纳米粒子。本课题重点研究将聚苯乙烯(PS)中空纳米粒子引入到聚乙烯(PE)树脂基体中构建带有封闭且孤立纳米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薄膜。采用模板法通过核壳PS@SiO2纳米粒子制备中空PS纳米粒子,将中空PS与PE熔融共混得到带有封闭且孤立纳米孔结构的复合薄膜材料(PE/HoPS)。为了突出孔结构对介电性能的影响,将PE/SiO2和PE/PS@SiO2中的SiO2刻蚀,得到带有开放或不可控孔结构的复合薄膜与之比较。通过高倍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A)、阻抗仪、接触角测试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分析了三种薄膜不同孔结构对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疏水性,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在孔隙率一定的情况下,频率变化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影响,并运用界面效应进行解释。当造孔剂含量为15.3wt%,孔隙率6.9%,介电常数为2.08。这个值比串联模型计算出的介电常数还要低。我们的工作揭示了引入HoPS不仅降低材料的孔隙率,而且改变了PE基质的性能,最终致使介电常数的降低。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采用固相法制备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系统探讨发光材料基质、掺入离子浓度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发光陶瓷的制备工艺。
磁性纳米粒子具备独特的性质,例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特有的磁性等,在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们已经成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特定病原体和生物物种分离的重要工具,为医疗成像、免疫检测、药物输送等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独特的磁学性质,能够产生生物系统中所没有的信号,是生物体检测的理想探针。经过表面修饰以后,稳定、没有毒性的磁性
Mn~(4+)作为发光中心具有优良的光谱特征:有一个蓝色宽吸收带和一组红色的尖锐发射峰及较高的发光效率,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白光LED。因此,Mn~(4+)系列掺杂的红色荧光粉因其独特的发光特性,简便的合成条件及丰富的原料而备受关注。本论文探索研究了多种新型Mn~(4+)掺杂复合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与应用性探究。室温条件下通过两步法合成Mn~(4+)掺杂的Na_2SnF_6红色荧光粉,并
学位
手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手性化合物(单一对映体)在药物、天然产物、农业化学和液晶材料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对称合成(即手性合成)是获得单一对映体最直接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