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区葡萄园田间水分耗散过程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具体研究方法是由理论分析确定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对试验区两年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利用大田试验测定的数据与参数,利用软件进行简单的模拟。分析和研究鄯善地区成龄葡萄的耗散特征及水分微循环过程,同时模拟了成龄葡萄的水分传输过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试验区20-1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化最剧烈。主要表现为在灌水前后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差异,40cm土层范围内深度越深,土壤体积含水量越小,40cm以下含水量小于上层的含水量。这是由于试验区土质在40cm处分层和成龄葡萄根系分布所导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灌水后1天,随着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各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同时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接近。土壤含水量受到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7488,;与平均风速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为0.4401;平均湿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比风速大,相关系数为0.5655。同时分析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发现,三者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说明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温的影响。(2)鄯善地区是戈壁改良砂壤土为主的特殊土质地区,成龄葡萄根系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土质透气性较好,常发生深层渗漏现象。通过灌水量与深层渗漏量的计算得出,沟灌条件下鄯善地区成龄葡萄2009年和2010年总耗水量分别为517.78mm和493.78mm,在果实膨大期的耗水量最大,分别为219.62mm和218.15mm;在花期最小,分别为30.27mm和29.07mm。各年份在整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分配规律变化大致相同,因此耗水量总体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规律。而不同年份葡萄在整个生育期内(4-10月份)耗水强度由于受各生育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所导致,变化规律表现为由低到高再降低,不同于总耗水量。(3)通过分析2009、2010两年间各个生育期内蒸散特征可知,两年间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均呈现出增大—减小的单峰变化曲线,并且由于受到鄯善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影响,试验区作物系数高于FAO给出的经验葡萄作物系数。不同位置处土面蒸发相比,两年间变化土面蒸发分布部位基本相同,主要发生在种植沟与沟垄交界部的斜坡处。生育期内土面蒸发最大处均在种植沟,其次为沟垄交界处的斜坡,土面蒸发最小处在种植垄。分析两年土面蒸发总量变化可以发现,成龄葡萄棵间土面蒸发从进入萌芽期起开始逐渐增加,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达到最大,此时期之后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成龄葡萄蒸腾量的计算分析,葡萄生长初期直至采收前,葡萄耗水量以蒸腾为主,而在采收后,葡萄开始落叶,葡萄耗水量中,土面蒸发量比例增大。在此基础上进行灌溉设计,可为该地区葡萄灌溉制度的制定以及农艺节水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4)以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为控制方程,考虑并分析常规沟灌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特性,建立了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常规沟灌的水分运动模型,同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田间实测含水量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对模型模拟值与田间实测值的分析比较发现,二者虽然在某些观测点上形成一定差异,由于土壤在45cm处分层,含水率出现拐点,这主要与研究区土质与葡萄根系分布有关,模型模拟值与田间实测值的偏差也在这一土层深度处达到最大,但是其余各点均无出现较大偏差,实测值和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0.048和0.022。通过y=x的分析检验,相关系数R2达到0.817和0.84,二者吻合程度较高。由于上层土壤较下层更容易被外界气象因素所影响,因此上层水分值的变化程度更为剧烈。
其他文献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界两度出现了拍摄“自费电影”的热潮.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价值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40年代两个特殊时段的电影产业生态做了评估和分析.
纳米TiO_2因具有高活性、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耐化学及光腐蚀)、难溶、成本低等优点,其应用前景极好,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当前,人们利用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相当多。但是对无机污染物的光催化研究也不容忽视。NO_2~-离子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存在于空气和水中,可致癌。因此,本研究以NO_2~-离子作为目标降解物,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Fe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大型机床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仿真及工艺优化。计算机数值模拟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铸造企业接受并应用,一般企业主要针对中小铸件进行模拟仿真,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