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的和田软玉矿带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与白云石有关的软玉矿带。矿带中包括二十多个矿床和不同规模的矿点,由众多的原生矿床和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的次生矿床组成。虽然国内针对和田软玉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主要研究集中于古玉文化、谱学特征、鉴定特征等,针对实例矿床开展典型的矿床学研究较少。在矿床中矿物分带、围岩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演化、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等方面研究尚存在不足。尤其是喀拉喀什河中存在巨量的墨玉研究内容较少,次生矿床中软玉的矿物组成、成矿流体特征、来源等有待深化研究。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原生矿床的阿拉玛斯矿床和次生矿床中墨玉河次生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矿床类型、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研究。研究表明阿拉玛斯矿床是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对阿拉玛斯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对软玉矿床的成矿约束进行分析,进行了Shrimp锆石年龄测定,约为433.4±4.4Ma。对青玉中的锆石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认为锆石形成于矿床的矽卡岩阶段,能够代表矿床的形成年龄。喀拉喀什河次生矿床和田玉的矿物组合为钙铝榴石、榍石、金红石、透辉石、透闪石、绿泥石等,显示这个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墨玉的颜色成因主要与成分中的铁含量高有关,一部分样品与墨玉中的碳包裹体有关。次生矿床中墨玉和青玉中透闪石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至400℃范围内。将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与世界上其它类型的软玉矿床进行了对比,显示氢氧同位素数值与已有的大理岩型软玉的测试数据特征一致,而与其它蛇纹石型软玉矿床的氢氧同位素数值差别较大。虽然喀拉喀什河次生矿床的矿物组成、颜色等与大部分原生矿床中的矿物组成、颜色特征不一致,但根据矿物组成、流体来源等研究,证明喀拉喀什河中次生矿床的形成也是一个大理岩型的软玉矿床,并与原生软玉矿床的成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