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严重肝外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长期以来,严重肝外伤的救治较少从动物实验中获益。这与缺乏规范、良好的(大型)动物模型有关。已有的体内钳夹法(“Crush-clamping”)及“体外致伤”法肝外伤模型或存伤情较轻、为非钝性伤,或存死亡率高、副损伤重、可重复性差等缺点。因此,重建“新型”严重肝外伤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严重肝外伤的救治仍是严峻挑战。利用自行开发的可吸收“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对适选病例实施损伤肝叶的包扎治疗可能是一种极有前景的策略。它不但在理论上优于需二次手术、具较多并发症的“纱布填塞”以及死亡率较高的“规则性肝切除”,而且克服了已有“可吸收网套”的诸多不足(如:形态匹配欠佳、费工耗时等)。基于小型猪肝叶解剖特点及前期所建动物模型伤情,本研究将首先验证——与“规则性肝切除”相较,“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所具有的理论优势。目的建立新型严重肝外伤(大型)动物模型,并利用其研究“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治疗和“规则性肝切除”手段孰优孰劣。方法制作“MT-1型(远距离点火)爆炸致伤装置”,将爆炸物直接置于拟致伤肝叶表面,在对邻近器官施以隔离保护措施之后,遥控引爆。监测伤后MAP变化及测量肝脏毁损面积S(cm~2)、失血量等指标,用以衡量动物模型的“标准化”程度。其后,应用该法致小型猪Ⅳ级肝外伤(n=8),随机分入“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组(Group B,Bandage)及“规则性肝切除”组(Group R,Resection),选取手术止血时间(min)、失血量(ml)、术后肝功能恢复(TB、ALT、AST)等指标对比其优劣。结果1、代表小型猪伤后早期(2~7min)MAP变化趋势的回归系数介于-3.94与-9.91之间;肝脏毁损面积为12.19±2.28(cm~2),95%可信区间为[10.66,13.71](cm~2)。2、“包扎”组手术失血量小于“切除”组(86.3±25.0 vs.136.3±29.3,P=0.0407);手术止血时间未显示差异(9.00±3.16 vs.10.88±2.39,P=0.3809);术后即刻“包扎”组AST高于“切除”组(308.7±92.25vs.162.7±39.50,P=0.0270),术后1天“包扎”组AST、ALT均高于“切除”组(400.6±107.26vs.181.7±75.50,P=0.0157、119.3±32.01vs.67.8±16.55,P=0.0289),术后TB无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符合AASTⅣ级伤情、具有良好可重复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钝性伤”特点的小型猪严重肝外伤模型。“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应用于广泛星芒状肝脏损伤暨肝组织无缺血、失活表现时,与传统“规则性肝切除”手段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手术失血量减少。
其他文献
2002~2003年调查研究了陕西柿树病虫害的种类及为害情况,确定以柿蒂虫、柿绵蚧、柿粉蚧、柿炭疽病、柿角斑病和柿圆斑病等为主控对象.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
<正>2018年7月24日,由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可持续人居|共享的未来"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图1—图4)。斯宾塞·德·格雷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Q1智
针对当前无人值守的通信基站经常遇到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导致通信中断等现状,该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智能安防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安防方案,并研发了具有GPS定位跟踪功能的便携终端及其接入平台。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技术实现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研发过程。安防系统终端为一款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平台设计的智能设备,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及时报警和跟踪定位等功能。
高分辨率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广泛应用,其扫描层厚已可达到1 mm.但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制作的头颈部断层标本均在10 mm左右
1992~1995年研究了PP333对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的盛花期、盛花末期叶面喷施PP333均使花生植株变矮,而结荚期处理对主茎生长影响较小;在40~200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DAVF)是一类主要累及脑膜及其附属物的血管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颅内外供血动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窦沟通,病灶内血流快 ,正常脑区
期刊
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