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强化沸腾换热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燃机气缸盖冷却水腔的良好冷却能力对内燃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动力性至关重要。冷却水腔内的传热方式主要以强迫对流换热为主;但在温度最高、热流密度极大的气缸盖鼻梁区,传热方式主要为沸腾换热。近年来,鉴于纳米流体良好的传热性能,研究者们试图将其应用于冷却水腔中,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到目前为止,纳米流体对强迫对流换热的强化效果已经被广泛地报道及证实,但是关于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结论,纳米流体是否能够强化沸腾换热仍然存在着矛盾和争议,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大多从宏观现象上推测纳米流体影响沸腾换热的机理,缺少理论依据。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从更深层次上探讨纳米流体影响沸腾换热的物理机制。分子动力学(MD)方法可以从微观角度准确地描述纳米流体的结构特点,它能够将影响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因素离散开来,逐一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揭示纳米流体的沸腾换热特性,为纳米流体在内燃机强化传热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MD方法,首先将基础液中悬浮和沉积于壁面的纳米颗粒离散,在池沸腾状态下,分别研究悬浮和沉积的纳米颗粒影响沸腾换热的物理机制;随后将悬浮和沉积的纳米颗粒整体考虑,研究纳米流体的池沸腾特性,接着参考内燃机冷却水腔鼻梁区的强迫对流过冷沸腾过程,研究纳米流体的流动沸腾特性;最后揭示纳米流体强化沸腾换热的物理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内燃机冷却水腔中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池沸腾状态下,研究了悬浮纳米颗粒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研究悬浮远壁和悬浮近壁纳米颗粒影响沸腾换热特性的计算模型,考虑了两种加热表面(光滑和非平),分别研究了爆炸沸腾和蒸发过程中远壁和近壁纳米颗粒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随后考察了加热温度和纳米颗粒种类、尺寸及浓度对沸腾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悬浮纳米颗粒强化了沸腾换热,且近壁纳米颗粒的强化作用要略大于远壁纳米颗粒。远壁纳米颗粒跟随流体运动,其微运动主要对蒸发阶段流体内部的热量传递具有强化作用;而近壁纳米颗粒则被吸附在壁面未蒸发的液体薄膜上,不跟随流体运动,但其温度能够迅速达到壁面加热温度,成为新的加热源,从而向流体传递热量。
  (2)在池沸腾状态下,研究了壁面沉积纳米颗粒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建立了研究沉积纳米颗粒影响沸腾换热特性的计算模型。首先从接触角入手,发现沉积于壁面的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地减小壁面上液滴的接触角,初步验证了沉积纳米颗粒对壁面润湿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后研究了沉积纳米颗粒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发现沉积纳米颗粒可以缩短爆炸沸腾开始时间,使得气泡成核时间提前,增强了近壁处的热对流;同时,沉积颗粒增强了壁面润湿性及固液界面间的振动热匹配度,从而强化了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传递效率。此外,纳米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受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会发生一定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沉积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增强,沉积颗粒对沸腾换热的强化作用增大。
  (3)研究了纳米流体的沸腾换热特性,主要包括饱和池沸腾、饱和流动沸腾和过冷流动沸腾。在饱和池沸腾及饱和流动沸腾中,考察了流速和加热温度对沸腾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流体相比,纳米流体开始爆炸沸腾的时间更早,热流密度更大;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纳米流体对沸腾换热的强化作用增强,并且流动沸腾中纳米流体的强化效果要大于池沸腾中;此外,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流速对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越来越微弱,但适当的增大流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近壁纳米颗粒的沉积。由于内燃机冷却水腔鼻梁区的传热方式为强迫对流过冷沸腾,因此研究了纳米流体的过冷流动沸腾特性。以水作为基础液,参考鼻梁区的温度,进一步扩大了加热温度研究范围,发现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热流密度达到了CHF,相比于基础流体,纳米流体的CHF增强了约70%。而若要将纳米流体应用于内燃机中,则必须确保纳米流体可以强化沸腾换热,这主要取决于壁面纳米颗粒沉积层导热热阻对传热的削弱作用和其他强化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研究发现,在内燃机冷却水腔中,受到基础液流速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纳米颗粒不会不断地沉积,沉积层厚度不会持续增加。因此,与其他强化作用相比,沉积层导热热阻对传热的削弱作用在总换热量中占比较小,使得纳米流体能够强化冷却水腔中的沸腾换热。因此,将纳米流体应用于内燃机冷却水腔中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学位
该试验以常规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相结合,采用双因子随机设计,在盆栽种植芹菜的基础上,研究了尿素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牛厩肥、苜蓿和稻秸)和同一种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试图建立其模型.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比例越高,芹菜中硝态氮含量就越低,同时配施不同有机肥种类,效果也不尽相同.
学位
<'
粘接结构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结构、微电子封装等领域,粘接结构的疲劳性能和使用寿命是工程设计和应用的必要数据。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粘接结构的使用规范、测试标准和试验方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还很匮乏。本文采用汽车用有机硅密封胶SY-227,疲劳试验采用中空圆柱形对接粘接试件,对其进行单轴和多轴的疲劳性能试验。试验采用应力控制,通过分析棘轮效应、疲劳损伤、拉伸和扭转分量和多轴疲劳寿命的变化,
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对组织缸内油气混合与燃烧具有重要影响,设计恰当的燃烧室结构以实现合理的气流和喷雾运动,可以有效减少燃油附壁,促进油气混合和燃烧,是提升柴油机性能的有效途径。燃油喷射压力的不断提升使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向着大径深比、低面容比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着项隙空间利用不充分、燃油喷雾扩散速度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双层分流燃烧室(Double-Layer Divergi
重型车辆制动安全性、低负荷下后处理系统效率及燃油经济性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二冲程压缩释放制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制动性能,从而增强车辆的制动安全性,停缸技术具有改善重型发动机低负荷后处理系统效率和燃油经济性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同一台发动机上同时实现二冲程压缩释放制动技术和停缸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重型发动机的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VMVA),VMVA系统可以实现
部分预混合燃烧(PPC)作为发动机的一种先进燃烧方式,相比于传统柴、汽油机,可同时提高热效率,降低碳烟(soot)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相比于均质压燃燃烧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可控性。PPC主要采用低活性燃料和高废气再循环(EGR)率延长滞燃期,利用高压缩比实现预混合气压燃,通过多次喷射策略更灵活地优化燃烧过程。为了拓展PPC发动机的实用性,以及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本文针对PPC发动机的实时
学位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能源的消耗在不断加剧。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业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对于低品位能源的使用开始得到发展。  吸收式制冷是一种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节约能源的制冷方法,近年来在节能领域受到关注。其中吸收器的性能尤其是吸收器中同时进行热质传递的吸收过程性能极大影响着整个制冷机组的性能,但对吸收器中降膜
对于在寒冷地区海上作业的船舶来说,环境中的水分与海水会在船体结构表面粘附、冻结,形成的冰晶会附着在如甲板、阀门、通风口等各种结构上。覆冰不仅会严重影响某些结构的性能,还会改变船舶重心与风作用面积,从而影响其稳定性。船舶覆冰有时可达数吨,过多的覆冰会改变整体结构应力,减少使用寿命,还会对工作区域内设备造成损害。  尽管目前有对冰粘附强度测试的研究成果,但针对船舶材料与海水冻结冰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较少
学位
优化燃油的喷射和雾化质量是提高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其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内燃机较高的喷射压力和较小的喷嘴几何尺寸,内燃机喷嘴内流和燃油射流破碎耦合的机理尚不清晰。本文基于改进的欧拉混合多流体-准VOF模型研究内燃机喷嘴内流和近场喷雾耦合特性,从微观过程本质对其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和确定影响喷嘴内流与近场喷雾的各物理参数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首先,基于开源程序
学位
预混合压燃发动机采用稀薄预混合气低温燃烧,能够实现低氮氧化物(NOx)和碳烟(Soot)排放,同时具有高热效率,因此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预混合压燃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包括,预混合气的制备(特别是对于较难蒸发的柴油类燃料)、着火正时的稳健控制和工况范围的拓展。其中,着火正时的稳健控制最关键。稀薄均匀预混合气制备需要足够长的燃料和空气混合时间,使得燃料供给与着火正时关联性降低。由于预混合气稀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