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上所见的高血压肾损害大部分是良性高血压肾硬化(Benign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BH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不高。多项研究发现血压水平与高血压肾损害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关联,其病程是由血流动力学、代谢等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类型及临床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并寻找对高血压肾损害病理类型有较高预测价值的临床指标。方法入选标准: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且临床和病理资料保存完整的符合高血压肾硬化症临床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五组:(1)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组(BHN,30例);(2)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组(MHN,24例);(3)继发性局灶节段硬化组(FSGS,19例);(4)肥胖相关肾病组(ORG,15例);(5)原发性肾炎组(PN,50例)。比较各组病例的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评价临床指标对病理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1)在入选病例中,BHN组30例,占21.7%;MHN组19例,占13.8%;FSGS组24例,占17.4%;ORG组15例,占10.9%;PN组50例,占36.2%,拟诊为高血压肾损害的病例中,病理符合高血压肾硬化症诊断的仅为35.5%;(2)在拟诊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三个组的比较中,BANS组的BMI和肥胖率明显较高,而MHN组的SBP、DBP、MAP、Scr、BUN、LVMI、肾小管萎缩积分、肾间质病变积分和肾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eGFR、肾小球节段硬化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3)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三个亚组的比较中,BHN组的Scr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SGS组的肾小球节段硬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ORG组的BMI、肥胖率、eGFR和肾小球体积明显高于其它两组,MAP和DBP明显低于其它两组;(4)BHN组中,GFR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肾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程度积分以及肾间质积分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4小时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BMI与肾小球节段硬化率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ORG组中,GFR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4小时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MAP水平与三组的病理表现无明显相关性;(5)BHN组、FSGS组和ORG组的足细胞相对密度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减低,BANS组的足细胞相对密度与GFR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蛋白尿在各组中均未发现与足细胞相对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1)临床工作中有部分原发性肾炎被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肾硬化症,肾穿刺活检对于明确诊断,避免误诊非常重要。(2)BHN、FSGS和ORG在病理上均表现为肾小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似性,除血流动力学因素外,代谢也是其病因之一,两者在各组内所占比例不同。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对代谢因素的控制。(3)BMI是区分BANS类病例和MN、PN类病例的良好指标,eGFR和24小时蛋白尿与经典的BHN的病理损害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MAP对于BANS组病理的病理改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高血压肾损害的病例中足细胞明显减少,足细胞相对密度与eGFR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文测定了9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患儿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以探讨三者在先心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本组患儿90例(男55,
第一部分胸主动脉夹层与胸主动脉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比较研究目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具有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及炎性反应的多功能性细胞因子,目前已证实
介绍了泰钢知识产权管理取得的巨大成效,分析了主要做法和经验:领导重视,紧盯世界前沿技术,把知识产权纳入园区集1ti总体发展战略,早创造早申请保护;打造高端技术Iti队,为知识产权创
在货币效用模型(MIU)框架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理性经济人的动态最优化选择行为产生一组随机非线性欧拉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在稳定状态下推导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及32例肝硬化漏出性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