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痔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因肛门的特殊部位、麻醉方式、术后疼痛、术后大量补液等,尿潴留成为肛肠病术后最常见、最早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医护带来困扰,同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甚至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有效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成为我们临床工作研究的重点。近年来TDP烤灯和穴位贴敷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许多专家用于治疗术后尿潴留,取得显著疗效。TDP,又名“神灯”,是中医理疗科和外科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设备。TDP的治疗板受热产生多种元素的振荡信息,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产生与人体所释放的相吻合波长和能量的综合电磁波谱,且易为人体深部组织器官吸收,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代谢、减轻局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中医经络学说及腧穴生理功能为理论依据,通过特定药物透皮吸收,剌激局部穴位、激发经气、贯通经络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临床应用广泛的穴位外治疗法。因此提出假想:二者同时用于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是否更加显著。本课题正是寻着这样的思路,在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本着治愈疾病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满意,而寻求一种更为完善而有效干预方法。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TDP组、穴位贴敷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的方法。患者术后回至病房后立即给予中极穴TDP照射30分钟,照射完毕行穴位贴敷,将中药(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研末调成糊状,用新鲜姜汁调匀做成药饼,贴敷于中极穴,贴敷一次,时间为4小时,4小时后取下;TDP组:患者术后回至病房立即行中极穴TDP照射30分钟,照射完毕后给予常规护理。穴位贴敷组:患者回至病房后立即予中极穴行穴位贴敷,贴敷一次,贴敷时间4小时,4小时后取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30min-8h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的情况、发生尿潴留人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12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术后30min-8h的排尿情况进行比较:①术后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P=0.016,小于0.05,三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小于贴敷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也显著小于TDP组(P<0.05)。而贴敷组和TDP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首次排尿时间:三组对象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P=0.020,小于0.05,三组首次排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小于贴敷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也显著小于TDP组(P<0.05)。而贴敷组和TDP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首次排尿时排尿状况、小腹症状积分比较:P=0.017,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三组对象的积分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积分显著小于贴敷组(P<0.05),观察组的积分也显著小于TDP组(P<0.05)。而贴敷组和TDP组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④尿潴留发生率比较:P=0.048,小于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三组对象尿潴留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小于贴敷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也显著小于TDP组(P<0.05)。而贴敷组和TDP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促进患者术后排尿,改善排尿通畅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