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文在介绍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些情况。主要包括资源库建设的类型,技术实现情况以及国内外教育资源标准化研究现状。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具有资源共享性、交互性、仿真性、虚拟现实性、信息存储的海量性和异步通讯、远程传输等特性,将其应用于新课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完全可以加速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因此进行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从理论上探讨和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模型,提供了辅助教育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建设优化网络资源的模式,适应基础教育领域对资源不断完善、提高和动态发展的需求。本文第一章是探讨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通过对美国与英国的教育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来了解国外发达国家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特点与经验,并进一步分析了国内教学资源库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第二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节主要研究教育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库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节是教学资源库建设时需要考虑的目的性、科学性、先进性、知识服务的完备性、系统规范性、开放性、前瞻性、建构性以及连续性等九大原则;第三节描述的是教学资源库的组成结构以及能够实现的功能;第四节探讨的是教学资源库开发所参照的标准,开发时所需要的硬软件环境及开发工具;第五节是教育资源与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开发过程;第六节是如何来进行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应用评价。本文第三章根据文章前面提出的观点,开发设计了一个中学数学教学资源库的资源中心网站,本系统是一个教学资源库系统,根据系统原理,首先要完成本系统的一个总体分析与总体设计,这是本系统成型的基础,是整个资源库的重要工作。在本章中,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系统设计目标,在系统分析中,列出了本系统的整体软件开发、系统数据库分析、系统的存储与安全分析,在系统设计中,列出了本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并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出的数据库结构。在本文的第四章中,详细给出了教学资源库中资源中心各模块的实现及其功能介绍。本文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本文的工作成功及其实现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基于网络的中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型的适应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学资源库的结构模型,并在阶段实验应用于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结合宁武高速公路A6标段八浦大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T梁连续刚构桥的特点、施工工艺等,通过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工艺,较好地完成了体系转换,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并总结出与
<正>教学背景:《金色的草地》描绘了草地的美丽、可爱,揭示了蒲公英开合的秘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带讲,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默读、齐读、诵读、赏读、分角色表
本文以国外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教育为背景,针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反思性教学实践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及其基本流程、基本类型和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保守性治疗方法失败时,紧急围产期子宫切除被认为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方法。掌握围产期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本文通过对以工作过程顺序开发课程的研究,探索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中心,面向实际岗位设置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探讨了以培养学生的社
软件测试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测试方法上也日趋成熟和多元化。互联网应用日趋广泛,以Web应用为代表的各项网络应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Web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纸,9世纪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但木浆制纸技术至14世纪才出现.1564年,英格兰发现石墨,不久,发明了铅笔.1750年,葡萄牙物理学家马加汉约发明了擦字胶,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现象越演越烈,大大影响并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给处于发展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以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莫言是不可忽视的作家。二十多年来他的创作,每个阶段都受到强烈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莫言文学世界中活跃着一大群鲜活的女性却被评论家集体忽略。本文将从
1? 孙筱祥先生生平 孙筱祥先生(图 1)1921 年 5 月 29 日生于浙江萧山,汉族.1946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系,主修造园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54—1955 年,孙筱祥先生在南京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