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相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南部断陷盆地群系指位于松辽南部的在早白垩世形成的断陷盆地群。大地构造格局上,松南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并处于两者之间的接触过渡带部位,断陷盆地总面积约2×104km2。
  彰武断陷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是一个叠置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之上的早白垩纪的沉积盆地。其特征地为东断西超的单断式箕状断陷,位于大冷断陷以南,彰东断陷以西,姚堡断陷以北,呈南北向展布,面积约为90km2。
  彰武断陷断陷层自下而上共发育义县组(K1y)、九佛堂组(K1jf)、沙海组(K1sh)及阜新组(K1f)地层,其中九佛堂组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绝大部分地区有机碳含量均超过1.0%。2010年年底部署实施ZW2井,该井常规测试日产原油3.16m3,在1219.7~1272.1m井段压裂合试日产油10m3,从而发现了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油藏,也证实断陷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开展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相研究,能更好地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地质依据。
  本次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取心及地震资料,在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地震相分析;通过岩心观察确定本区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并根据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地层岩石学特征确定岩石相类型;用岩心相分析结果刻度测井相后进行单井相分析,并推广至所有井,未取心井测井相分析参考了岩屑录井和气测录井资料。由于断陷盆地面积小、具有多方向物源、多期次沉积叠置等特点,因此,本次沉积相研究过程中,以取心获得的岩石学资料为基础,宏观上用地震相分析结果来控制,微观上应用测井相分析精细刻画,综合各方面资料,认识到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相以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为主。根据岩心相、地震相和测井研究结果,在盆地内开展了各沉积微相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通过细致的研究,得出以下认识:
  1、彰武断陷为小型簸状断陷盆地,具有构造活动频繁、沉积充填复杂的特点,地震同相多出现分叉、尖灭、相变等特征;根据地震层序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分析,将下超界面、上超界面、削截面作为地震层序界面,综合应用地震相位标定和测井资料,确定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最终实现全区稳定追踪和闭合;通过分析彰武断陷地震相反射结构,采用主测线和联络测线联合追踪,得出以下认识:区域断陷物源方向来自东部和北部,北部发育一扇三角洲沉积体,东部发育三个水下扇沉积体。其中,获得工业油流的彰武2、彰武3井位于东部物源。
  2、九佛堂组砂岩中多含砾石,以灰色、灰绿色和深灰色为主,砂岩中常见植物炭屑。泥岩颜色包括浅灰色、灰绿色、深灰色、灰黑色或黑色,局部泥岩中富含生物贝壳化石,常见的沉积构造为块状构造和递变层理。岩心相分析九佛堂组水下扇亚相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扇中亚相又细分为分支水道微相、分支水道间微相、前缘微相,湖相划分为滨湖、滨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
  3、九佛堂组划分为7个砂组,主要目的层段为九佛堂组Ⅲ-Ⅴ砂组,其上下发育的地层为九佛堂Ⅰ+Ⅱ和Ⅵ砂组为区域上普遍发育的一套异常低幅度GR和高电阻泥岩,为本区标准标志层,地震相位用VSP层位标定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层划分与地震相位追踪相结合、相互印证,提高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精度。
  4、目的层段地层水矿化度低,自然电位曲线呈异常低幅度,自然电位曲线失效或部分失效,因此,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划分砂泥岩效果不理想。泥岩低伽玛现象在研究区普遍,尤其是Ⅰ、Ⅱ和Ⅵ砂组的大套泥岩,Ⅲ~Ⅴ砂组的部分泥岩、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也表现为低伽玛特征。受到泥岩低伽玛影响,自然伽玛曲线失效或部分失效,依据自然伽玛曲线划分砂泥岩也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较准确识别和划分岩性,本次研究综合应用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声波时差等多种测井信息,并结合地震相、岩心相和区域沉积背景下各沉积类型的平面组合规律,建立测井相模型,编制了九佛堂组目的层Ⅲ、Ⅳ、Ⅴ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其他文献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的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将RPC运用于钢-混组合梁的顶板中,可以解决普通混凝土顶板纵向开裂、收缩徐变过大,以及桥梁跨径受自重限制等问题。然而目前针对钢-RPC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研究十分缺乏。此外,栓钉变形、栓钉焊接不牢会导致钢与混凝土界面滑移,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强粘结胶-栓钉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系统,与传统电池系统相比具有能量损失少、燃料源头广、燃料运输安全,产物绿色环保等优势。但是催化剂的成本、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等问题,限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目前制备新型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阳极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将活性金属沉积到碳纳米管和复合载体上,制备了高效低铂载量的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可以同时引入两个不同的官能团而受到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取得了巨大进步,科研工作者不断开发新型、有效的合成方法将简单烯烃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这之中,自由基参与烯烃双官能团化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中。  杂原子化合物,特别是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
四川盆地石炭系黄龙组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油气成果,以高陡构造为主的勘探获得了大量天然气,而以地层、岩性为主的天然气勘探才刚刚开始。由于对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有直接控制作用的层学地层学和沉积相特征缺乏整体、系统和精细的研究,从而制约了该领域的油气勘探进程。因此,开展黄龙组层序地层学和储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量单井、野外剖面
学位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区域的地质资料建立研究认识与研究思维,研究过程中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结合工区岩心、测井、录井、生产资料,同时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杨19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沉积相特征与分布、砂体形态及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和非均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评价了储层的优劣,为下一步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打下了坚实
学位
涠西南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北部拗陷的一个次级凹陷,是已被钻探证实的富烃凹陷。W210-3油田位于涠西南凹陷内1号断层下降盘,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前人针对涠洲10-3油田流三段沉积相和储层开展过相关研究,在沉积相识别、沉积相类型和储层分类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沉积微相划分方案,对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的认识不清,并缺少对储层特征的系统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流三段的
文留地区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境内。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北部为濮城油田,南与桥口油田隔河而望。东西两边均为洼陷,分别为前梨园洼陷和柳屯一海通集生油洼陷。文留地区包括文北(文东、文中)油气田、文南油气田。文南油田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西比东高的地堑结构,东部地层构造简单,而西部较为复杂。文南油田的新生代地层主要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碎屑岩沉积,泥岩中间夹多套厚层盐岩、泥膏盐及油页岩等。沙河街组
学位
V区块位于新立油田中部,1984年V区块投入开发,早期采用300米井距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井排方向为北东67.5度。1988年以150米井加密部分井网,同时对在注水井排的高含水油井转注,1995、1997及2005年进一步进行井网调整,目前主体注采井网为排问距134米线状注采井网;区块北部20排以北为两排水井夹三排油井,排问距95米的线状注水井网。  到2011年6月,在册油水井总数311
学位
地质岩心是进行地下矿藏资源研究的最珍贵资料之一,是科技人员了解地下信息最直接的重要依据。岩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管理则是矿产资源探测和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目前国内外对岩心的岩性、结构、地质构造等特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来记载描述实现的。肉眼观察,虽然具有清楚、直观、真实的优点,但是一方面在对岩心进行多次采样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与碰撞,这都会造成岩心信息的损失;另一方面,裸露在空气中
学位
文章以瞬变电磁场扩散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水平电偶源地下脉冲响应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水平电偶极子源的时间域电磁场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电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其次求出各向同性层状地表上的水平偶极子源的电磁场,最后分析多层地电模型下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的电磁成像方法,移动源电磁成像法。该方法以可控源电磁采集系统为手段,进行移动源瞬变电磁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