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借助对比实验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测站高度对海岛自动站大风资料代表性的影响,并与实验站观测对比评估高度订正后大风资料的可靠性,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海上大风实况信息,用于指导大风预报,服务海洋经济的发展。首先,结合各海岛站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对烟台海域海岛自动站大风资料的可用性进行定性分析。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利用乘幂律风廓线公式把各海岛站观测资料订正到10 m高处。以国家基本气象站--长岛站的大风资料作为基准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统计对比了11个海岛站2008年10月到2010年7月近2年间共142个大风日最大风速,同时用2008年10月到2010年7月间11个海岛站风资料制作风向、风速玫瑰图。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测站高度和地形对各个风向的风速有直接影响,需要选取合适的参数将观测数据订正到10米高度;采用与基本气象站观测的对比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每个测站在不同风向上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其次,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各海岛自动气象站大风资料的可用性。在实验中选择了实验点周围环境比较理想的蓬莱八仙渡、担子岛、桑岛3个海岛自动站,其实测风基本代表偏北风时海面的标准风,从2012年11月-2013年5月,对6级以上大风及不同风速下的风向进行了7个月的连续对比实验。综合历史资料统计和对比实验分析,评估了各海岛站大风数据质量,并划分了各海岛站大风观测资料在不同风向上可利用价值大小,给出了烟台海域海面风的规则和订正方法。最后,建立海上大风数据平台,显示订正结果,并用于实际监测预报业务。按照上述结论,对海上大风评定中使用的实况资料重新界定,剔除不可用风向的实况资料,这将对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调整优化、布设海岛气象站点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