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吉林地区乙肝孕妇的文化、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和在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方面采取的阻断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对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具有较为明显影响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吉林地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模型。方法: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等医院的妇产科中,抽取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分娩的乙肝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孕妇及婴儿进行回顾性现场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和QQ等方式,—对一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录和整理后,使用SSPPSV19.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吉林地区乙肝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采取的阻断措施本次调查中,总计收集888例乙肝孕妇的住院病历等资料作为基础调查对象,并从中选择愿意配合本次调查的417例孕妇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进一步获取孕妇配偶基本情况、婴儿注射HBIG等信息。417例重点调查的乙肝孕妇与888例基础调查的乙肝孕妇,在一般自然情况、配偶基本情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与随机抽取的健康孕妇比较,在孕妇工作职业、孕产史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即乙肝孕妇从事固定工作的比例较低、怀孕次数普遍以1次为主等等。为了提高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的阻断几率,在888例基础调查对象中,规范注射HBIG的孕妇为540例,占总数的60.81%;在分娩方式上,选择剖宫产的孕妇692例,占总数的77.93%;在分娩的893例婴儿中,第—针HepB规范注射比例为98.21%,即877例婴儿在24h内注谢了HepB。795例婴儿出生24h内注射了HBIG,占总数的89.03%。经过采取阻断措施后,59例分娩后经脐带血检测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占总数的6.61%。在417例重点调查对象中,规范注射HBIG的孕妇为263例,占该组总数的63.07%;选择剖宫产的孕妇325例,占总数的77.94%。417例乙肝孕妇分娩的420例婴儿中,410例和378例婴儿在分娩24h内注谢HepB和]HBIG,分别占总数的97.620%和90.00%。分娩后抽取脐带血检测,29例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占总数的6.90%。后期进一步规范注射HepB和]HBIG的婴儿分别为396例和105例,分别占总数的94.29%和20.71%;在哺乳方式上,选择纯人工喂养的母亲213例,占总数的51.08%。(2)影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因素通过对乙肝孕妇的—般自然情况、配偶基本情况、妊娠相关情况等各项对比分析中,发现对于大三阳乙肝孕妇来说,孕妇的文化程度、配偶的文化程度、孕妇分娩的年龄、婴儿HepB和]HBIG的注射情况、以及哺乳方式对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与大三阳乙肝孕妇比较,影响小三阳孕妇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因素更为简单,主要为HBV-DNA检测情况、孕妇HBIG注射情况、婴儿HepB和HBIG的注射情况几个方面。(3)构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模型通过对影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各项因素分析,构建出较为合理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模型。整个模型分为孕前期阻断部分、妊娠期阻断部分、分娩过程阻断部分和孕后期阻断部分四个环节。并根据乙肝孕妇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为大三阳乙肝孕妇、非大三阳且HBV-DNA检测呈阳性的乙肝孕妇和非大三阳且HBV-DNA检测呈阴性的乙肝孕妇三条路径。结论:通过乙肝孕妇与健康孕妇的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方面,乙肝人群虽然在教育水平上与健康人群没有差别,但在工作方面,就业歧视情况依然存在;在妊娠期内,由于HBIG的价格较贵、阻断效果不明显等原因,乙肝孕妇规范注射HBIG的比例并不高;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乙肝孕妇更偏重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当婴儿分娩后,规范注射]HepB和首针注射HBIG的情况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婴儿第二针注射HBIG的比例有待提高;在哺乳方式上,与健康母亲比较,大部分乙肝母亲为了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几率,而选择人工喂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