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生态安全评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生态足迹法是从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角度,以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某一区域资源的消费与供给状况,由于其简明综合的特点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成为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生态足迹、生态安全的基础理论出发,立足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这四个方面,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假设。为进一步探讨这四个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本文根据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理论构建假设模型并设计问卷,对江苏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结构之间进行实证分析。鉴于生态安全自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角度,借助生态赤字/盈余、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这四个指标,评估生态安全状况,并选取江苏省2001-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江苏省生态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江苏省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改善江苏省生态安全状况提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促进江苏省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本文研究的结论如下:(1)生态安全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因素都呈显著相关。其中,自然因素与生态安全的相关性最大,经济、社会、政治因素是通过自然因素作用于生态安全,并最终通过自然因素的变化反映生态安全状况,所以在评估生态安全时应该着重从自然因素,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变化的角度来度量。(2)根据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依据江苏省各类土地和水域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中的实际地位排名,本文重新计算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化石燃料土地在生态足迹中的权重分别为0.4019、0.0839、0.0375、0.0334、0.2869和0.1565,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化石燃料土地在生态承载力中的权重分别为0.2538、0.0839、0.0498、0.1512、0.4282、0.0332。(3)2001-2009年间,江苏省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况,江苏省的生态协调系数呈下滑趋势,都处于1-1.414之间,且比较接近1,说明江苏省的生态协调性比较差。江苏省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处于1.24-1.40之间并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说明江苏省的生态足迹分配不均,并未趋向一个平均合理的状态,江苏省的生态系统较不稳定。生态足迹压力指数逐年上升,由11.08上升为12.98,生态安全状况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