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自建国以来,从整体看经历了“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国家长期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尽量缩小东西部差距成为共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弱、未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借鉴先进的科学理论、选择适宜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才能够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效果,取得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成长三角区作为经济辐射理论下的一种应用形态,是区域经济合作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模式。成长三角区通过增长极之间积极有效的辐射来促进三方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而辐射的效率取决于是否有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交通网络。本文以经济辐射理论为基础,对成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及空间组织演化阶段进行了解释与分析。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部成长三角区为案例,对其发展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并利用经济联系强度指标对区内极点及中心地区的交通可达性、经济辐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经济辐射及空间结构不均衡,存在较为严重的辐射“短板”地区是制约西三角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在西三角区内打造次规模的成长三角区,并为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对交通路网进行了优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