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不同来源的鸡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www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动物和人类重要的细菌病原体。可以通过产生各种外毒素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也能使鸡致病形成坏死性肠炎(NE)。为了调查泰安市部分养鸡场及零售鸡产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特征,本研究从泰安市6个不同养鸡场采集疑似坏死性肠炎样品以及两批淘汰蛋鸡样品,同时在泰安市禽产品交易市场采集零售鸡产品样品。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利用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主要毒素基因。药物敏感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氏法)用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研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的方法,对部分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在采集的42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09株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30.7%。其中包括零售鸡产品分离得到153株;疑似坏死性肠炎样品25株;淘汰鸡31株。PCR结果显示:所有的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并且β2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1.5%,比相关报道的检出率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7%;其次是杆菌肽,达到73%;林可霉素耐药率也在50%以上。淘汰鸡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达到100%,最高出现5重耐药;疑似坏死性肠炎分离株出现85%的多重耐药率,最高出现7重耐药;禽产品交易市场的鸡源分离株有70%的多重耐药性,最高出现6重耐药。MLST技术用于分离菌株的分型分析,参照文献中已建立的方法,对其中的34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呈现出24种ST型,4个克隆复合群。为了更好地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演化关系,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了11株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用于比对分析,并产生了10种新的ST型。为了评估鸡源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学风险,本研究同时加入了5株来自本次采样的禽产品交易市场摊主的粪便分离株。结果显示:来源鸡的产气荚膜梭菌MLST分型呈现多样化,但克隆簇CC-2菌株在所分析菌株中是一个流行的基因型,占比总分析菌株的38%;优势ST型为ST-4,占比总分析菌株的18%,来自同一只疑似坏死性肠炎病鸡不同部位的分离株表现出单一ST型。在不同摊位销售的部分鸡肝、鸡心分离株出现同一个ST型。人源菌株形成了5个新的ST型。分离自人的菌株与部分来自零售鸡产品的菌株亲缘关系相近,位于同一克隆群中,提示可能某一类基因型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在人和鸡之间存在流行传播现象。
其他文献
对海底沉积物分类进行了概述——简单描述了海底沉积物物理特性及类型,并对沉积物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海上实验数据,通过海底声学参数反演方法,对海底沉积物进行分类。
土地是地表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土壤至关重要。土壤是自然历史综合体,与其他客体一样,有着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