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双性同体”的视角解读莫里森早期的三部小说,即:《秀拉》、《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子》。通过此种解读,作者旨在阐明莫里森在其三部小说中体现了对“双性和谐”人格模式的追求。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作者按照“单性缺失态”、“双性同体雏形非调和态”以及“双性和谐态”的三态流变模式分别从三部作品中选取人物角色进行论证阐明。通过对三态的论述,从不同侧面阐释了莫氏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思想,进而得出“双性和谐”式的人格模式是莫里森小说世界,以至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人格模式。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即:引言、四个章节以及结论。在引言部分中,作者对莫里森生平及其作品作以简要概述。此外,对相关本论文研究的三部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同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扼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切入点、目的及意义。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中,作者对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尤其是对“性别角色”及“双性同体”观念进行整理、阐述,旨在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中,作者将《所罗门之歌》中的梅肯·戴德以及《柏油孩子》中的杰丁归于单性缺失态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梅肯和杰丁涵盖了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两个大类。另一方面,他们代表着两种极端:梅肯极力地奉行父权社会对男性角色的附码,成为了男性沙文主义的活化石;而杰丁则以毅然决然的摆脱、淡忘女性传统品质来成就塑造自我。最终,两者都深切体味到了他们单性生活的缺失与遗憾。然而,恰是他们单性生活的缺失与遗憾从反方面有力的印证了“双性和谐”人格追求的深刻意义所在。在论文的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中,作者提出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对秀拉和奈尔两位女主人公进行了“双性同体”式的性格刻画。然而,尽管两位女主人公都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显现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她们仍处于“双性同体”的雏形状态,并为此在她们各自的生活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此表明,雏形态的“双性同体”并非人格模式的理想追求;驶向理想态的“双性同体”仍需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在论文的第五部分,即论文的第四章中,作者阐述论证了《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是莫里森小说世界中塑造的“双性和谐”式人物的理想代表。在她的身上,双性气质得到了和谐共生。她既秉承了美好的女性特质,又兼具有理想的男性特质。此外,作者在这部分对“双性同体”、“双性和谐”在文学范畴以及社会视阈下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释。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即论文的结论部分中,作者对三态做以总结概述,继而重申了本文论点:“双性和谐”式的人格模式是莫里森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理想发展模式;在莫里森看来,非此即彼的性别逻辑模式并非健康、健全的人格发展模式,只有既此又彼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的性别逻辑模式才是将人们从“性别固见”中解放出来,进而发展成为健康、健全的人的方式、方法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