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存在社交地位不同的群体。为了对小学生群体社会性发展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量表法收集数据,从学生班级社交地位、孤独感、学校归属感三个方面及其关系进行差异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孤独感存在年级差异。二年级的学生孤独感最高,其次是四年级,六年级的孤独感最低。二年级与四、六年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四、六年级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学校归属感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六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达到显著水平,而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性别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社会接纳对学校归属感的作用效果,主要通过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而实现。小学生在学校的社会接纳程度越高,其学校归属感越强,而低的孤独感又导致较强的学校归属感。本文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对小学生群体社会性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用爱心关注低接纳群体,走进学生心灵,消除孤独感;端正低接纳群体的人际交往态度,指导学会正确交往;组织多彩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校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