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叠合多旋回陆相沉积盆地,其形成主要经历了前中生代的稳定大陆边缘盆地、弧后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以及后来的复合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叠合,多构造作用的特点。 整个盆地蕴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40多年来,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但由于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以及盆地地表条件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合肥盆地目前仍是一个勘探早期的盆地。本文首次在合肥盆地重、磁、电、震等资料平面统计推理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行联合反演,确定了盆地断裂系统南北分带的盆地结构,肥中、六安等先逆后正的动力学机制,揭示了盆地中部隆四周坳和近东西向断层切割明显的基本构造格局。利用钻井、重磁等地球物理资料,以肥中断裂为界把合肥盆地中新生界划分为肥北斜坡区和肥南断坳区两个构造单元,其中肥北斜坡区可以划分为霍丘凸起、吴山庙低凸起、大桥凹陷和定远凹陷;肥南断坳区可以划分为小庙断褶低凸起、丁集凹陷、舒城凹陷和肥东凹陷,并结合沉积建造分析以及前陆盆地和大陆板块边缘动力学等理论,把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细分为前侏罗纪盆前阶段、侏罗纪前陆盆地阶段、早白垩世挤压走滑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伸展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坳陷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研究盆地中新生代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肥中断裂带以北的石炭-二叠纪煤系属于好的煤层气源岩,下侏罗统防虎山组属于较好的烃源岩。下古生界及其以下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中、新生界储集岩主要为碎屑岩,且中、新生界定远组、邱庄组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盆地内生储盖形式多样,以上生下储式为重要的类型。盆地中部为最有利的含油气区,首选的构造圈闭是木厂埠断背斜和朱巷鼻状构造。盆地东部为较有利含油气区,南部为含油气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