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适宜温度是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冷害和冻害常年发生,作物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玉米是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提高其抗冻能力对于增加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意义重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已有的抗冻基因直接转入植物体内使其过量表达,能够直接有效的提高其抗冻能力,较传统育种技术,周期短,见效快。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7个抗逆候选基因的过表达拟南芥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温度是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冷害和冻害常年发生,作物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玉米是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提高其抗冻能力对于增加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意义重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已有的抗冻基因直接转入植物体内使其过量表达,能够直接有效的提高其抗冻能力,较传统育种技术,周期短,见效快。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7个抗逆候选基因的过表达拟南芥材料(总计22个株系)进行抗冻性鉴定,以哥伦比亚野生型和空载体型拟南芥作为对照,筛选出抗冻性较强的转AT1
其他文献
淀粉的组成与结构是决定稻米品质最主要的因素。淀粉分支酶(SBE)是水稻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调控酶之一,有Os SBEI、Os SBEIIb和Os SBEIIa三种同工酶基因型。基因启动子决定了基因的表达时间、部位及强度,对基因启动子结构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以直链淀粉含量超亲变异的子代和亲本及籼稻品种八十儿和糯稻品种龙稻8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灌浆时期籽粒各淀
黑龙江是我国玉米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密度过大也会造成倒伏的发生,这导致良好的群体结构被破坏,叶片的光合速率严重降低,最终影响产量。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本实验室自行复配的化控剂(代号KP)对大田玉米的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提升效果,明确化控调节对春玉米增产的可行性及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从玉米群体的茎秆力学特性、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光合性能、激素水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014年东北三省玉米产量为7 247.4万吨,秸秆产量为8 696.88万吨,秸秆大量剩余导致露天焚烧污染环境,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剩余问题的有效途径。氮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元素,化学氮肥则是作物氮素的重要来源。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能够增加氮肥利用率,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量,也能增加土壤肥力,保证作物的氮素供应。试验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STM)、中量还田(aSTR)、高量还
试验于2015-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以黑农44(抗旱品种)和黑农65(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EM-50和称重法相结合控制水分,在初花期设置自然干旱处理,维持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及旱后不同时间复水处理。系统的研究了大豆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和同工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以及复水后的补偿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干旱使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和胁迫
7S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主要组分之一,是由α-(57~58KD)、α-(57~72KD)和β-(45~52KD)三个主要亚基组成的三聚体糖蛋白,以上3个亚基均是大豆主要的致敏原。目前的研究表明,7S球蛋白亚基缺失突变体可以在除去致敏蛋白的同时,改良大豆蛋白的营养及加工品质,但是,各个亚基对大豆种子蛋白营养及加工品质的作用及贡献大小尚无定论,其分子机理尚未解析。到
低温冷害是限制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潜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水杨酸(SA)是一种单元酚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作物的叶、茎和花吸收。SA可以提高植物幼苗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本试验以抗冷型自交系玉米Kr701、B125和敏感型自交系玉米黑8834、昌7-2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SA浓度梯度(0、25、50、100和150 mg/L),以及常温(25℃)和低温(4℃)两个温度进行SA浓度筛选试验。通过对
大豆异黄酮是主要存在于大豆中的一种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对人类和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备受关注。大豆异黄酮的代谢途径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一个分支,而在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是一个关键酶和限速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减趋势,并且在PAL基因家族成员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中发现,
玉米(Zea mays L.)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016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5.82×106hm2,玉米产量为3544.1万吨,因此保证玉米产量对黑龙江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玉米是C4喜温植物,从发芽出苗到灌浆成熟,各个阶段都会受到各种非生物因素胁迫的影响,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常见的气象灾害,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非生物胁迫。近年来有研究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作为叶绿素等四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保障粮食安全的地位毋庸置疑。由于不合理灌溉的影响,加之施肥及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干扰,耕地盐碱化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并成为当前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是中度感盐植物,尤其在幼苗生长时期受伤害表现最为明显。其耐盐碱性是一个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仅利用常规育种技术改良品种有很大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类作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
植物油脂(三酰甘油TAG)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能量来源。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是衡量其优质的两个指标,对于含油量高的作物品种的培育是研究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利用常规传统遗传育种的方法来实现大豆种子含油量的大幅提高存在客观障碍。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和调控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解析其分子机制,从而达到提高油料作物种子的含油量的目的,是目前培育高油新品种的研究方向之一。大豆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