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观光农业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国内观光农业旅游开始走向兴旺。在城市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都市观光农业无论在满足人们就近游憩需求,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成都市发展都市近郊型观光农业旅游走在了全国前列。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成都市观光农业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类型。郫县农科村、龙泉驿山泉镇桃源村是政府引导农民型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三圣乡是企业投入农民参与型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成都市郊这两种典型的观光农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典型区域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经营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农户的经营效益,总结提出成都市郊此三处研究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本研究采用社区快速评估、关键人物访谈、点面结合与重点突出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方法,在三个研究区中共选取了90户典型农户,600位游客,采用座谈会、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询等方法对各研究区农户经营效益、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农民经营型在经营上的投资主体为农民,但在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宣传和景区规划上的投资主体是政府。体现出农民最初经营的零散性,后期经过政府的规范引导,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宣传策略完善;对出现的问题有规划和解决方案;带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等特点。企业投入农民参与经营型,是在前期的基础设施、规划布置、景区宣传上的投资主体是政府,经营的投资主体是企业和农民。体现出先期科学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考虑和规避;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带动作用;以及农民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减轻农民负担;但在前期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等特点。(2)两种经营模式中政府起到的不同作用,会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包装宣传、旅游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未来朝着科学、规范、标准之路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数量为45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家,星级农家乐比例26.7%;龙泉驿山泉镇桃源村拥有农家乐数量为24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数量为56家,星级农家乐比例为23.3%;三圣乡拥有农家乐302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数量为245家,星级农家乐比例高达81%。从星级农家乐的比例情况就能反映出这两种经营模式的规范化程度是企业投入农民参与经营型要高一些。(3)两种经营模式的经营内容、服务质量、淡旺季旅游情况、游客出游的结构、方式和回游次数、农户经营效应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据调查计算得出:农科村中型规模农户每年收入达到了827000元,龙泉驿桃源村中型规模农户每年收入686800元,而三圣乡中型规模农户的每年收入在18万至26万之间。(4)三种经营模式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缺点,同时也具备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只有充分考虑威胁,努力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