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到用例事件:意向性视角下“有一种X叫Y”的生成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a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语言的使用和演变的过程中,“有一种X叫Y”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句式。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了解到国内语言学家对“有一种X叫Y”句式的研究主要从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视角作为研究重点。对于句式中X和Y的关系是什么,句子又是如何被人们所理解等问题解释较少。笔者认为,这一句式的生成值得探讨和研究。  对于构式的生成过程语言学家徐盛桓曾做过相关研究,他认为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过程就是要把事件裁剪为用例事件,使用例事件能在特定情景下对该事件做出切合语境的表征的过程。原初意识转换为反思意识过程属于大脑的意识过程,事件转换为用例事件这一过程涉及大脑意识和语言表征,事件到用例事件这一过程即可理解为意向性内容,受意向态度的影响和制约。因而表达式的选取,形成,表征等都需要受人们意向性的控制,意向性对主体语言表达式的影响贯穿始终。对于句式“有一种X叫Y”的生成过程的分析可参照上述过程分析。句式“有一种X叫Y”的生成动因则涉及到认知语言学中的“身心关系”问题。具体来说,人们面对看似毫无关系甚至矛盾的X与Y时不会依赖于句式的字面意思,而会运用大脑的心智运算,当现实世界与心理世界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就语言的表达而论,语言主体以心理世界为准。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内省法,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句加以分析。  总之,本文试图从心智哲学视角研究句式“有一种X叫Y”的生成机制和生成动因,希望以此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帮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语言现象。作者试图回答三个问题,首先,句式“有一种X叫Y”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其次,句式“有一种X叫Y”的生成过程是什么?最后,句式“有一种X叫Y”为什么能为人所识解?作者旨在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句式“有一种 X叫Y”的生成。  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发现如下:  一,通过对比,得出句式“有一种X叫Y”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句式的传统用法中,X和Y具有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而常见的新闻标题中X与Y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需从心智哲学视角解读。  二,基于心智哲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构建了“有一种X叫Y”的生成过程框架。该框架以意向性为中心,解读了事件到语言用例事件“有一种X叫Y”的生成过程。发现句式“有一种X叫Y”的产生离不开意向性,其形成依赖于客观事件。  三,基于Davidson的属性二元论,认为一个物理事件具有双重属性,即: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客观的物理属性可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而心理属性则因人而异。当句式“有一种X叫Y”中X和Y毫无关系甚至矛盾时应该首先考虑事件的心理属性即认知意识,意向性等。这就是为什么看似矛盾的X和Y能为人所识解的原因。
其他文献
微控制器综合课程设计是高校自动化类专业学生一门必修课,为了改善传统课程设计偏重理论的现状,论文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课程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便携式半开放的硬件设计平台,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他们了解各种语法规则,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并不能在不同的语境有效而适当地使用这些知识。因此,来目语
期刊
近代作家吕碧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个性鲜明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词人。钱仲联誉之为“近代女词人第一”。她的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些词不仅艺术性高,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文学,尤其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素来被视为美国道德完美工程的一座丰碑,一部成功之道的寓言。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视角揭示《富兰克林自传》所蕴含的叙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和思想上的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
翻译的本质问题是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首先总结并指出翻译研究史上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有四个不足.一是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都源自于翻译研究所涉及的某些局部;二是
期刊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在《伟大的传统》中,F.R.利维斯将他与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并列为“伟大的小说家”。自此以后,这位波兰裔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