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近年来我省玉米生产中因施肥过量和氮肥种类单一成造成的增产效应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推荐的相同的氮磷钾养分水平设计了5种氮素运筹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和氮素的累量、分配转移,叶片SPAD值及产量等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处理对春玉米叶片、茎和鞘的干物积累变化趋势都是呈现出先增加在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在达到最大值时,三个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的顺序是叶片>茎>鞘;在成熟期时,其干物质积累量的顺序是茎>叶片>鞘。随着玉米生育时间的推移,玉米总的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但营养器官所占比例却逐渐降低,生殖器官所占比例增大;在成熟期时T1和T4处理的营养器官分配比例均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的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叶>茎>鞘。在茎和鞘的干物质转运中,T1、T2、T3和T4处理的茎和鞘的干物质转运量和转移率都高于CK处理的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玉米成熟期穗部营养体干物积累与产量显著线性相关。2、整个生育期各个处理下的叶、茎和鞘的含氮量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在拔节期氮含量达到最高,三个营养器官氮含量大小顺序为叶>茎>鞘;从抽雄至成熟期,包叶、穗轴及籽粒的氮素含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在整个生育各个处理的叶片、茎和鞘的氮素积累量呈现出先升高在降低的趋势,且在抽雄期叶片氮素积累达到最大。营养器官的氮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叶片>茎>鞘,叶片是氮素的主要吸收器官。各个处理的包叶和穗轴的氮素积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而籽粒的氮素积累一直为增加趋势。在成熟期各个处理籽粒的氮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T4>T1>T2>T3>CK。不同处理的氮转移量的大小表现为:叶片>茎>鞘;玉米拔节期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在成熟期玉米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直线正相关。3、玉米叶片不同生育期含氮量与SPAD值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整个生育期SPAD值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SPAD值最大出现在拔节期,T3和T4处理的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大喇叭口期的SPAD值和氮含量相关系数高于拔节期的,因此选择在大喇叭期进行追肥是十分适宜。大喇叭口期测定的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显著相关。4、不同氮素运筹四个的处理与CK处理相比较均获得较高产量,增产幅度为8.02%-21.23%;各个处理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T4>T1>T3>T2>CK;本试验中春玉米产量主要影响因素是籽粒的百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