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京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实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各级党和政府明确指出难点、重点在农村,并对农村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北京市委、市政府更是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形成了城乡统筹共建新农村的良性发展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民社会保障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面临着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顺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如何改善要素禀赋结构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以拓展农业新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通过城乡统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诸多问题。   本文对新时期京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并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郊区、都市农业、北京郊区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接着总结概括了新时期都市农业发展的形式及主要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阐明了模式类型选择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总结京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从典型案例入手详细分析了每一个模式在新时期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针对每一个模式详细分析了阻碍京郊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第四章针对以上阻碍京郊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相应地对策研究,以期能调整和完善新时期京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为京郊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单细胞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能填补饲料蛋白的空缺。利用微生物发酵废弃生物质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以减小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同时真菌发酵比之微藻、细菌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正是我国经济制度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顺应历史的要
信任、可信任度、自愿合作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它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约履行等促进了经济繁荣,衍生出了社会资本。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若更好的理解中国的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