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类抗帕金森病药物与帕金森病患者心脏瓣膜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eri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body)形成为病理特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1.7%。理论上,目前单我国就有帕金森病患者200多万。帕金森病是一类特殊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次是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治疗3~5年后普遍存在疗效减退的困扰,随之而来的还有运动并发症,具体表现为症状波动(疗效减退、开关现象)以及由于左旋多巴血药浓度异常波动引起的异动症。而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则有助于减少左旋多巴使用量,延长开期。麦角类药物培高利特(pergolide,商品名协良行)、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等是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为较强的多巴胺D1和D2受体激动剂,常在帕金森病早期作为单药使用,或者在病程中晚期联合左旋多巴给药。溴隐亭为半合成麦角类衍生物,它是一较强的D2受体激动剂,对于左旋多巴敏感性降低,症状波动明显,或者左旋多巴大剂量耐受困难的患者可联合应用。 麦角碱类物质是一类由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吲哚化合物,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含氮真菌的代谢物中。麦角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而多样,它对于各类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和血清素能受体均同时存在激动和拮抗的双重作用。很大程度上正因为此,麦角类衍生物在治疗疾病时对患者有一定副作用,且各种衍生物副反应有细微差别,总体来说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胸闷,乏力,感觉异常等。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胸痛,畏寒,四肢出现蓝色斑点或者小腿疼痛。麦角类衍生物的不良反应往往和剂量有关,通常在开始服药时产生,剂量增大或者剂量增加过快往往会增加不良反应,包括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和精神症状如幻觉。 正常人的心脏共有四个主要的心瓣,令血液正常地循环全身。心脏瓣膜病(valvularheartdisease)是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如瓣环、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等)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黏液瘤样变性、先天性发育畸形、结缔组织疾病等创伤造成的以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缩短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单个或者多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脏病。最常受累为二尖瓣,约占70%,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占20~30%,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为2%~5%,而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者极为少见。心脏瓣膜病变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的心瓣疾病大致可分为感染、退化及其它疾病引发三类。麦角类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中重要的一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同时也是5-HT2B受体激动剂。5-HT2B受体在心脏瓣膜上有大量表达,因而可能存在引起心脏瓣膜疾病的风险。但是在我国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由此引起的心脏瓣膜疾病严重程度尚无报道。 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有相关规定,要求在药物临床试验之前检测其对5-HT2B受体的激动作用。对于准备或已经长期服用麦角类衍生物的患者,为避免心脏瓣膜病变的隐匿发生,定期的心脏超声检查十分有裨益。另外在服此类药的安排上,建议连续服用不超过半年,疗程结束时最好停药3~4周再继续新的疗程。 另一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风险是麦角类衍生物有引起心包炎后进行性纤维化的可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种纤维化病变广泛存在的,除此以外还包括有胸膜纤维化,肺组织纤维化,后腹膜纤维化,以及纤维化齿槽炎,这些将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主要基于收集相关住院随访服用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麦角类衍生物在治疗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的几率。检查方法主要采用心脏超声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对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心脏瓣膜数据和心脏功能差异比较显示两者在主动脉根部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长期服用(≥1年)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帕金森病患者和未服用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人群之间心脏瓣膜数据和心脏功能差异分析显示两者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帕金森病患者中,服用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服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个体间心脏瓣膜数据和心脏功能差异比较,并使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中出现左心室功能减退、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和左心房增大发生概率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在主动脉根部内径,室间隔厚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检验结果则显示二组病人间虽然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和左心房增大发生概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左心室功能减退发生率上,第一组患者要明显高于第二组。(4)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个体之间心脏瓣膜数据和心脏功能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在室间隔厚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本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麦角类衍生物所存在的潜在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隐匿的过程。长期暴露于此风险之下的患者可能并不会发生定性明确的心脏器质性疾病,但是却随着服药持续时间的延长通过各心脏瓣膜功能的协同性减退而累及心脏输出功能。长期不问断服用麦角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心脏瓣膜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这种损害是缓慢的,个体差异的,不可逆转的,即便是停药之后瓣膜损害依旧持续存在。本组服用协良行多年的患者中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心脏瓣膜变,最能反映心脏功能的EF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我国患者对于协良行损害心脏瓣膜有一定的代偿,低剂量服用协良行可能相对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正>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
前言: 晚期前列腺癌由于出现非激素依赖型克隆是其治疗失败原因,其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雄激素受体以及其他因子对肿瘤调控有关。L-plastin是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