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淮军昭忠祠建筑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忠祠起源于明朝并在清朝兴盛,它是为祭奠战死将士建造的祭祀性建筑。淮军由清政府派李鸿章招募,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安徽庐州地区。从同治三年到光绪十八年,淮军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近十座昭忠祠。昭忠祠除了祭祀和褒扬战死的将士,同时还具有增强军事集团内部凝聚力和扩大军事影响等作用。在清朝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淮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淮军昭忠祠的建设也是其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在长江流域建有四座淮军昭忠祠,分别位于江苏无锡、湖北武汉、江苏苏州和安徽巢湖。它们分布相对集中、风格特征相近,因此便于系统研究和分析其建筑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首先,对文献的查阅是对研究的准备,包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筛选与研读,以此来拓展研究背景,为研究找到可靠参考和有力的支撑。其次,对现状的调研是研究的基础,包括测绘、图片采集、附近居民的采访等。最后,对特征的分析是研究的目的,包括对建筑的信息特征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对特征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由于该建筑类型具有制度传承以及军事背景的特性,因而对制度和历史背景的了解是研究的开始。所以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对淮军、昭忠祠制度发展背景的研究。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分部两章对淮军昭忠祠进行研究。一章关于建筑现状和规划选址的研究,另一章是对建筑形制的研究。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本部分梳理与分析了长江流域淮军昭忠祠的现状与特征,并探讨淮军昭忠祠建筑发展的地域化与本土化发展。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展望,本部分结合全国范围内的淮军昭忠祠建筑对其保护和再利用策略提出建议。从第一座淮军昭忠祠的建造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年有余。它们的建设背景特殊,在动荡的晚晴时期,依托一脉相承的昭忠祠建造制度。它们的选址考究,讲求传统风水理念,造就了地域化特征。它们的形制特色鲜明,承载着祭祀功能,形成了本土化风貌。淮军昭忠祠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对其进行研究不论是对历史的认知还是对古建筑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为了测量城市的连续性,本文以城市中的建筑为切入点,对城市中建筑进行抽样和统计分析,从建筑数量随着年代有着连续并且跃迁发展的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建设,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的。近几年,城市绿地系统
学位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不断向自然扩张的今天,对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重视。在自然环境中,建筑创作需将自
历史地段作为不可再牛的城市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历史地段作为城市中具有活力的动态有机体,不仅需要保护,也需要更新,更需要发展。在我国近代,天津市作为当时众多租界城
别墅作为居住建筑的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承载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是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是城市中的集约住房难以承载的。然而当代中国的别墅设计起步比较晚,主要
近年来天津市的城市照明建设迅速发展,完善了天津市城市整体功能,美化了天津整体形象,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天津市在各大城市间的竞争实力。 本文通过多途径、实地考察天津市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成为人类共识,人们对绿色住居的认识与理解也不断深化。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战略与技术”,研
在各大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的大环境下,高校巨构式建筑以其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各种功能的全面整合,以及教学资源的高效使用等优点,促使许多高校选择建设这种类型的教学建筑
本文以作者参与贵州青岩古镇保护与建设全过程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贵州同期开展的“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项目进行比较,结合国内外一些古城镇保护所依托的理论以及所取
人文地理学主要通过研究乡土建筑的空间分布,探讨乡土建筑各要素的地域分布状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国内以往乡土建筑研究一直没有重视对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