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端木蕻良研究的不断深入,端木蕻良及其作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受到广泛的关注。相比较而言,人们对端木蕻良前期文学创作研究得较为深入和详实,但由于端木蕻良后期作品较为零散,不易进行研究,因此较少有系统性、综论性的研究文章出现,还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他的文学全貌和文学成就。值得关注的是,1942年是端木蕻良生命和创作中的转折点,端木蕻良在1942年之后的作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格,受萧红去世的影响,他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痛苦和悲凉,散文、诗词创作也更贴近作家心灵。本文是对端木蕻良后期创作的综论性文章,将以1942年作为划分端木蕻良创作前、后期的分界线,试着对端木蕻良后期文学创作脉络进行梳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深入的论述,进一步深化对端木蕻良后期文学创作的总体性认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综合性论述。第一部分: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类型。经历过与萧红的生死离别,端木蕻良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转变,作品中更多地是显露出对爱的反思与自我的审视,表现出他对萧红的深切思念。第二部分: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的创作。作为一名红学家,端木蕻良是从创作的角度钻研红学,并深受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影响。二十世纪70年代,端木蕻良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这部作品不仅圆了端木蕻良年少时的梦,更为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三部分:散文、诗词和戏剧创作。端木蕻良不仅擅写长、短篇小说,还在散文、诗词、戏剧等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是一位多维多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