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针对广州市D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服务对象进行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缺少为住在家中的老人提供的正式照顾。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照顾功能削弱的社会现实,居家照顾势在必行。为了使服务适应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需要准确地认识老人的照顾需求,以及这些老人使用照顾资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市D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中接受政府补贴服务且有子女的老人为例,进行相关探讨。以这部分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社区弱老”在过去因为有子女而被福利政策忽略,事实上,有子女老人也可能因社会、经济、家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弱势处于照顾风险中,他们应是老年福利服务的目标。本研究将重点探索三个主要的研究论题。首先,本研究将提供对社区弱老照顾需求的全面描述,并揭示导致相关需求的原因;其次,本研究将深入了解社区弱老对使用社区中各照顾资源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对于照顾资源实际可获性的思考,并根据系统理论,具体考察家庭、居家养老服务及包括邻居和朋友的广泛社区三个层面的资源;最后,社区弱老使用社区照顾资源的行为特征、所获照顾与其照顾需求之落差将得以呈现。总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社区弱老的照顾需求和社区弱老对家庭、居家养老服务及广泛社区照顾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影响使用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深度访谈,同时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焦点团体访谈。研究者分别对26位接受政府补贴服务且有子女的社区弱老、4位相关政策的策划者和管理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对7位为这些老人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员进行了焦点团体访谈。访谈资料均录音并且转录为文字资料以备分析。 研究发现,社区弱老的照顾需求在照料、精神、经济和医疗等多个方面均有体现。对于照料需求,研究者从照料提供的角度,依据所需照料介入的可预测性、介入频率和投入时间做出类型划分。被访老人的照料需求中,以常规性的为主,其中又以中和低介入频率的照料需求为多;非常规性照料需求中,亦以投入时间中等的为多。反映出对这部分老人的照料以一周数次、单次投入能达到数小时的输送方式较能符合其需求的特征。精神方面,老人需要社交和丰富生活,以及增强安全感。经济方面,老人需要保障基本生活费用和帮助应付医疗、照料等额外开支。医疗方面,需要协助医疗费用支持和克服就医过程中的障碍如交通障碍等。 老人的家庭照顾观念已发生显著转变,老人很少具有“反哺”观念,而是表现出强烈的“责任伦理观”,即对成年子女的回报期望低,倾向于让子女把家庭资源用于自身发展和养育第三代。老人对使用正式服务则既无被歧视感,又无权利感,而是抱有一种感激的态度,这反映出社会福利被看作是一种慈善而不是权利。老人对于邻居、朋友等,则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态度,并且求助时着重考虑对方是否具有利他的品质和是否与对方有良好关系。对养老机构和保姆等市场服务的服务品质评价较低,影响使用意愿。家庭照料的提供障碍是照顾者能力不足、家庭关系不睦等。居家养老服务的使用障碍则是认知不足、服务内容和服务输送方式不当。其他照顾的使用障碍有原有社区支持网络被破坏和缺乏经济能力等。 老人在有紧急需求时一般能得到子女的回应,但是子女不能投入太多时间;能够定期提供一定照料的子女较少。对于居家照顾服务的使用以服务提供方规定的常规服务——清洁为主,老人很少提出其他服务要求。邻居等人很少提供实际照顾。对于不少老人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是最主要的照顾来源,而服务所不能提供的密集照料等,就形成了老人的照料风险所在。在精神、经济、医疗方面,家庭是主要的照顾提供者,服务能够提供一定的需求满足。对于照顾需求不高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使老人感到满足,而对于照顾需求较高的老人,家庭照顾资源是其需求满足的关键。 研究发现表明,现有的社区生态对于照顾需求高的老人是支持不足的,正式服务本身及其与其他资源的配合均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