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教育这一教育领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教育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提高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即“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目前普通高中学生“升学压力大、时间较紧却渴望实践”,如何在高中这一环境意识形成巩固的关键时期培养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成为一个难题。湖南省长沙市及其周边的湿地面积较大,湿地生态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湿地面积大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了解长沙市高中生的环境意识现状及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一门本土化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将促使长沙市及其周边的高中生环境意识提高,对实现当地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长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论文包括三个方面:(1)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关于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的概念、历史发展、研究现状等方面信息;(2)中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环境知识、环保行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评价、对环境教育的看法五个方面,随机抽取长沙市四所不同层次高中高一学生进行调查,了解长沙市高中生的环境意识;(3)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环境教育和校本课程的理论性探索和实践性探索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将环境教育渗透于校本课程,阐述了生物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组织模式、开发流程,在各环节中以“湖南省湿地生态保护”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为例进行了说明,并将研究总结出的环境教育的新方法在具体的课例中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