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左室Tei指数与临床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常规测定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E/A比值及左室结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壁相对厚度(RWT)等的相关性及ROC曲线分析,探讨Tei指数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3例,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4.7±13.0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3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2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四组:心功能I、II、III、IV级分别设为I、II、III、IV组,各组分别为16例、20例、22例和1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2.1±9.8岁。以M型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计算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重量(LVM)、左室壁相对厚度(RWT);应用脉冲多普勒获取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血流频谱,首先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值和主动脉射血时间b值,计算左室Tei指数;测量并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以及E/A比值。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Tei指数与心功能参数EF、E/A比值及结构参数LVDd、RWT的相关性,分析区分有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比较Tei指数、EF和E/A比值在区分有无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结果:1、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Tei指数随着心功能分级而逐渐增大,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2、慢性心功能不全各组左室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III、IV两组增高更为显著(P<0.01),但III、IV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EF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现减低趋势,II、III、IV三组较对照组减低明显(P<0.05),但I组EF在正常范围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4、I、II两组E/A比值较正常组降低(P<0.05)且E/A比值<1,IV组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II组E/A比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Tei指数与EF、FS、RWT呈负相关(r=-0.68, P<0.01和r=-0.67, P<0.01及r=-0.64, P<0.01),与LVDd、LVDs呈正相关(r=0.67 ,P<0.01和r=0.72 ,P<0.01)。6、Tei指数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下面积为0.98±0.02,以Tei指数>0.45来区别有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达90%;EF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03,以EF<50%来区别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等于70%,特异性为100%;E/A比值不能用于判别心功能不全存在与否。结论:1、Tei指数能够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整体功能。2、Tei指数可以作为区分有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项指标,且比EF、E/A比值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Tei指数与左室结构指标LVDd、IVST及RWT明显相关。4、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能综合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整体功能,是一项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的多普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