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 、探究”的个案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秋季,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建立在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既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知识不能经由外部途径进入学生的头脑里,他必须通过学生内在的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此次课改,重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至今日,这一教学与学习方法在各类学校广泛实施。2012年7月,笔者任教的学校——湖南师大附属中学,正好迎来了建设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的改革契机。该学校此次改革的重点,正是变革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笔者写作此文,也正是建立在对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个案研究基础之上。   “自主、合作、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研究时,两者皆有顾及。本文第一章,重在理清“自主”、“合作”、“探究”共同的理论基础及各自的概念内涵。第二章,则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力图从该校的整体改革思路与语文科目的具体施行情况两个方面,来考察“自主、合作、探究”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第三章,以课堂实录为主,重点分析该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方法与课堂效果。第四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校高一及高二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象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这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批判质疑的能力,然而,离学生变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尚有一定的距离。在第五章中,笔者试图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现状进行一定的反思,以期为相应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点启示。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调查结果来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材或课堂本身,而是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更为广泛的阅读积累上。在课堂上,学生不会囿于一家之言,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然而,学生的这些改变并不明显,教师的传统地位加之应试的压力,使得学生很难摆脱固有的学习模式。在个体与权威意见相左时,学生往往屈从权威,有意无意地做出了妥协。另一方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尤其需要最大限度地更新知识体系,如此,方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指导。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亦是此次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及三段指标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马龙、许昕和樊振东自新球实施以后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对其发球与第三板、第三板与第五板、接
直拍打法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统打法,许昕作为中国乒乓球队内成绩比较突出的直拍打法运动员,正手特长突出,反手弱点也较为明显。本文以许昕在2009-2016年大赛中运用的技战术为
研究目的: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世界“第三极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地质、地理、资源、生态耦合系统单元,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