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人口众多,这就决定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进程中,农业的市场化改革道路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充分发展。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和效率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效率为目的来研究波动,按照“波动特征——波动与效率——效率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的思路展开论述。论文从定量的角度入手,利用现代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技术,揭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农产品期货价格现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波动信息的跨市场传导与国际定价效率。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对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和效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和效率研究基础。在理论基础中,定义了研究中使用的波动和效率的概念,阐述了波动和效率的关系。在方法基础中,引入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等计量方法。在数据基础中,分析了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的运动特征,提出了本文中构造期货价格和收益连续序列的方法。第三章是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分析。在界定农产品期货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的起源和发展、国际期货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概述了国外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合约及其所在的交易所。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我国涉农期货交易所及其相应的农产品合约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以小麦、大豆和天然橡胶为例进行了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特征的比较分析。首先分析了期货价格波动的基本图形及其形成原因,然后是收益率曲线的描述性统计,接着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了收益率波动的聚集性和时变性特征,最后用两种方法直接比较了国内外市场上三种期货合约的波动率幅度,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波动率幅度比国外同种期货波动幅度小,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研究了农产品期货价格、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得知,期货价格序列是非平稳的,而期货收益序列是平稳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得出我国小麦期货市场已经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结论,并通过方差分解界定了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相对作用大小,发现期货市场在价格决定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第六章是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波动信息的传导和国际定价效率。运用二元广义自回归异方差模型研究了期货价格及其波动率在中外市场间的传导。结果发现,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中期货价格和价格的波动性都受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的影响。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价格的波动性上受到芝加哥小麦期货波动的影响。据此判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期货定价上具有主导地位,国际定价效率更高。第七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投资者结构方面,当前市场上多数是散户,涉农企业参与面窄,同时缺乏专业的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在期货公司层面,对于涉农客户的开发力度不够,业务范围有待拓宽,公司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从交易所层面来看,我国期货交易所行政特征明显,上市合约数量少,市场运行成本较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缺乏国外投资者的参与,制约了其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第八章提出了提高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的政策建议。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订单公司进入期货市场,放宽国有涉农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限制,培养以期货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做大做强农产品特色期货公司,开发新客户,放开对期货投资基金等业务的限制。建立多样化的与我国农业相适应的期货合约体系,加强期货交易所电子化建设,强化交易所的自主运作,最终建成“提供交易”的公司。稳步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