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的现代化和技术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对先进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却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购得所需设备,融资租赁的出现则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一经出现便受到企业的欢迎和政府的支持,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它的诸多功能逐渐凸显,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视,微观层面上它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优化资产管理,宏观层面上,它可以促进销售和出口、扩大生产和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等。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融资租赁的这些功能,对融资租赁的发展也是大力支持,使得融资租赁自产生60年来仍保持蓬勃的生机而被称为“朝阳产业”。然而融资租赁在我国历经三十余年,发展道路坎坷曲折,虽然近年来在规模上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整体成熟度低,缺乏竞争力,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极不相符,融资租赁本应有的经济贡献也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由于我国金融领域首先对外开放租赁业,国外银行、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对于我国的融资租赁企业来说,在国内生存已面临国际性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需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因此,研究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在阐述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行了分析,通过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和渗透率指标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评,并通过国际比较对其进行了定位。在明确我国融资租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运用“钻石模型”定性分析了影响我国融资租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以定量研究加以统计上的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资金要素、人才要素、经济发展水平、上游产业、金融与二手设备交易市场的支持、产业集中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投资以及四大支柱建设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国际租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经向后逐步回归模型验证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系数为负,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额次之,影响系数为正,外商直接投资额影响作用最小,系数为正。最后,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思考提升我国融资租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从人才培养、客户群定位、融资租赁上游制造业、金融和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建设、产业集中度、企业经营能力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和学术界的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