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进出型城市地下快速路火灾烟气控制及人员疏散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下快速路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相较传统道路隧道,具有多点进出、线形复杂、车流量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复杂,人员疏散困难,因此城市地下快速路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安全风险,逃生救援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本论文以上海北横通道泸定路枢纽为依托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缩尺模型验证、全尺寸数值仿真计算等方法,对城市地下快速路入口和出口的人员安全高度处的火灾烟气蔓延规律与人员逃生疏散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选取依托工程直线路段建立1:10缩尺模型,进行典型火灾工况试验。将试验结果与Pyrosim软件模拟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仿真模型参数,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建立依托工程的全尺寸仿真模型。(2)选取城市地下快速路入口段的主线风速和匝道风速作为控制变量,共设计32种工况,研究火灾发生后隧道内人员安全高度处的温度、能见度、CO浓度等变化规律。主线风速与匝道风速的提高都会导致温度下降速率减缓,能见度上升,CO浓度降低,但是匝道风速对烟气的影响要弱于主线风速的影响。(3)选取城市地下快速路出口段的匝道半径和匝道坡度作为控制变量,共设计32种工况,研究火灾发生后隧道内人员安全高度处的温度、能见度、CO浓度等变化规律。匝道半径主要对匝道内的环境产生影响,对主线烟气影响较小。随匝道半径增加,匝道内温度下降速率减缓,能见度提高,CO浓度下降;匝道坡度对主线与匝道内的环境都产生影响,随匝道坡度增加,温度下降速率减缓,能见度提高,CO浓度下降。(4)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城市地下快速路的入口、出口逃生疏散效果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不同的逃生通道间距与门宽组合,共设计832种工况,研究不同方案下的逃生疏散效率与设计合理性,并给出推荐方案。其中城市地下快速路入口段逃生通道设计的有效值为间距150m至190m,门宽不小于1.4m;出口段的有效值为间距不小于200m,门宽不小于1.4m。结合依托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泸定路枢纽段逃生通道设置与救援应急方案。通过本论文研究,可以提高对城市地下快速路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认识,丰富国内有关城市地下快速路人员逃生疏散通道的研究,为建立城市地下快速路防灾减灾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居民出行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明显。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具有复杂性、时变性,与城市土地利用和建成环境具有多重耦合关系。基于此,本文采集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各类POI数据,结合轨道交通AFC数据,建立了考虑站点类型耦合作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出站客流预测和客流分布预测模型与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为了保证研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对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POI数据中
学位
长江经济带发展热潮下水运货运量急速增加,为水上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运行业产业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货主定制化服务理念的迅速兴起,影响着我国水上运输的发展环境和形式。除此之外,航运业发展迅猛的同时,货运市场的变化复杂趋势愈演愈烈,由于航道拥堵所表现出的低效率、高成本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因此合理进行水上运输组织优化以及提升运输过程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
学位
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形势变的尤为复杂,交通拥堵急剧加重,交叉口非均衡交通流现象逐渐增加。由非均衡交通流现象造成的交通拥堵使交叉口的时空资源产生了极大的浪费,为了避免交叉口处时空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通行延误,国内外学者提出了非常规的交叉口控制方式。针对交叉口非均衡交通流问题,目前新生的方法是在交叉口设置共享转换车道,在我国已有实际运用。但共享转换车
学位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轨道线路网络中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多线换乘站点。当前对换乘站运行状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换乘站的客流运行组织、设施设置评价以及突发事件疏散等领域,对多线换乘站的相关研究涉及较少。多线换乘站作为未来轨道网络中的重要衔接枢纽,具有建筑结构复杂、客流短时冲击性强、客流流线混乱、冲突点多等特点,与普通换乘站相比,多线换乘站的运行机理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截止2020年末已经达到800多亿件。快递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反映了城市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城市物流行业既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仍然以燃油汽车为主,燃油汽车的使用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电动物流车因其使用可再生的驱
学位
中国作为交通强国与人口大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就成为世界第一。而大型车辆更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但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的对大型车辆事故成因分析与事故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载设备的诞生为调查事故成因以及事故再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道路交通事故得到进一步保证,也使事故再现更有效率。本文利用大型车辆安装的车辆行驶记录仪作为数据来源,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城市中心商务区和郊区居住区职住分离的现象愈加显著,道路交叉口在不同时段内的通行需求度呈现不均衡波动,引发转向不均衡拥堵问题。可变导向车道作为一种灵活的控制手段,通过动态调整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功能来实现车流的均衡疏导,可以有效缓解转向式潮汐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目前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方式大都为固定周期式,并未充分开发车道功能的可变特性,缺乏根据实时交
学位
当乘客出行的目的地并不在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内时,乘客就需要在轨道交通站点就近换乘公交车抵达目的地,那么这条公交线路就具备了接运轨道交通换乘乘客到达目的地的功能。通过对电动公接运交与轨道交通的乘客接运关系进行分析,为电动接运公交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优化后的电动接运公交调度策略对提高乘客运输效率、提升乘客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电动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形式、特征等进行分析,对接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成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调度、车站管理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是影响车站运营、预警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和高精度地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进行预测是提高轨道交通系统
学位
互通立交通过协调车流以及空间转换来达到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效果,是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通立交的设置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虽然立交主要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作为重点,但是由于立交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驾驶人在立交环境下行驶仍会面临较多的风险。立交设置间距、分/合流区、视距、匝道半径等因素,都会对驾驶人产生不同的驾驶负荷,使其无法保持正常的驾驶状态,驾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