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4万亿救市政策的实施,在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减弱,货币政策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则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公认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四种,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一项货币政策出台,会同时通过这四种传导机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四种传导机制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相影响,彼此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当其中一种发挥作用时,其他传导机制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尤其是利率传导机制对其他三种传导机制的影响,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四种传导机制都会做出反应。我国目前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从1996年放开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开始,直到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入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指日可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必然发生变化。在利率市场化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分阶段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以货币供应量、GDP为内生变量,以利率、财政支出、进出口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个不同阶段的货币供给量M1与GDP之间的动态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特点。然后再将四阶段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进一步说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变化情况。得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更高、传导更规律、时滞更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