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DTI、1H-MRS及血清MBP的变化,探讨其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关系。方法:该研究所选对象为ACOP患者60例及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1.对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二日晨采集肘静脉血,并检测血清MBP含量,对痊愈组、迟脑组及对照组这三组的上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迟脑组于出现相应的症状后第二日晨或再次入院第二日晨再次采血检测血清MBP含量,比较DEACMP组患者在急性期及出现迟脑时血清MBP含量有无统计学差异。2.对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1-3日行DTI及1H-MRS检查,选基底节区为观察区域。行DTI扫描时测量所选区域的平均ADC及FA值;行1H-MRS检查时测量所选区域的平均NAA、Cho、Cr值,分别以Cr为底物计算相应的比值。对三组研究对象的ADC、FA、NAA/Cr及Cho/Cr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迟脑组于出现相应的症状后前3日或再次入院前3日再次行上述检查,比较DEACMP组患者在不同时期ADC、FA、NAA/Cr及Cho/Cr有无统计学差异。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急性中毒时三组之间血清MBP含量的比较。CO中毒的两组患者在急性期血清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高于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EACMP组在不同时期血清MBP含量比较。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时血清MBP含量高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急性中毒时三组之间ADC及FA值比较。急性期CO中毒的两组患者ADC、FA值均低于对照组,DEACMP组均低于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DEACMP组在不同时期ADC、FA值比较。迟脑期与急性期相比ADC、FA值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急性中毒时三组之间NAA/Cr及Cho/Cr的比较。CO中毒的两组患者NAA/Cr低于对照组,DEACMP组低于痊愈组;CO中毒的两组患者Cho/Cr高于对照组,DEACMP组高于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DEACMP组在不同时期NAA/Cr及Cho/Cr比较。NAA/Cr在迟脑期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Cho/Cr较急性期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DEACMP患者在一氧化碳中毒后急性期血清MBP及Cho/Cr水平升高,ADC、FA值及NAA/Cr水平降低,其水平高低可作为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预测指标。2.DEACMP患者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脑期与急性期相比血清MBP及Cho/Cr水平升高,ADC、FA值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