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女性从中年到老年过渡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国内外研究表明常规针刺或电针治疗PMS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二者治疗PMS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临床上针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针刺组(25例)和电针组(25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行针手法加假电针的治疗方式,治疗穴位选取天枢、关元、子宫、三阴交;电针组取穴同常规针刺组,采用电针加假行针(针刺过程中不行手法操作)的方式,疏密波,频率10Hz/50Hz,强度0.5-1.0m A。治疗时留针30 min,每周3次,共治疗8周。观察入组时、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本组治疗前的各项评分相比较,常规针刺组治疗第4周、第8周时MRS、MENQOL、SAS、SDS评分均有下降(P<0.05);与治疗第4周比,治疗8周时各评分仍有下降(P<0.05)。电针组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常规针刺组完成病例23例,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56.52%;电针组完成病例23例,治愈1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后FSH、LH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2值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PMS患者在试验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常规针刺治疗与电针治疗对于PMS患者均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少。2.常规针刺治疗与电针治疗可以改善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绝经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并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绝经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者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3.常规针刺治疗与电针治疗未能明显改变患者的激素水平。以上结论有待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