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电厂是区域环境重金属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电厂释放的重金属随烟气进入到大气环境中,而后以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因此,探究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出的汞、铅对电厂周边区域环境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南沿海平原地区某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汞和铅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并利用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指纹特征"对不同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溯源。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中汞和铅的浓度远高于燃煤飞灰中的浓度,说明大气颗粒物对大气环境中的汞和铅等重金属有着较强的富集作用。大气湿沉降中汞浓度夏季>冬季,而铅浓度则是冬季>夏季,汞和铅的浓度在时间尺度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第一批同期样品中,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与湿沉降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PM10样品与湿沉降汞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汞在土壤表层呈现出富集现象,表层土壤汞浓度高于深层土壤浓度,表层土壤总汞与大气颗粒物PM2.5汞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9,p<0.05),但与PM10汞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土壤中的铅呈现出从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深层土壤铅浓度高于表层土壤铅浓度。表层土壤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酸可溶态,土壤汞甲基化率为2.67%;铅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溶态。(3)小麦籽粒中汞的浓度均值为25.78ng/g,甲基化率为4.18%;铅浓度均值1.05mg/kg。对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的限量指标(0.02mg/kg、0.2 mg/kg),汞、铅浓度超标率分别为75%和100%。土壤总汞与小麦根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8,p<0.05),与小麦籽粒汞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说明土壤汞不是小麦籽粒汞的主要来源。酸可溶态汞与小麦根汞之间有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6,p<0.01),对小麦根系而言,酸可溶态汞具有更高的生物可利用性。(4)利用铅同位素丰度比可以对环境介质中的铅污染进行溯源。燃煤电厂对大气颗粒物铅污染的贡献率呈现出冬季(57.92%)高于夏季(40.86%),对大气湿沉降铅污染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冬季(66.17%)高于夏季(57.51%);燃煤电厂对当地土壤铅污染的贡献率均值为65.65%,燃煤电厂是当地土壤铅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对于小麦籽粒,大气颗粒物铅(80.82%)对小麦籽粒铅的贡献远大于土壤铅(19.18%)。